文/花朵之蓝
年关的脚步越来越近,思乡的愁绪时刻萦绕在每个游子的心头。
在中国人的眼里,春节回到那个有亲人、有牵挂、有温暖的地方,才叫过年。
就如王宝强在歌曲中唱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知道你想衣锦把家还;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
也有人说,思乡之情,年少时不懂,想着远方;归乡之心,年长后期盼,却身不由己。
总有一部分人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回不了那个跟自己有千丝万缕、魂牵梦绕的地方。
每一个过年回不了家的人,心里都有一部心酸史。
不是眷念外面的精彩
只恨自己活得不够出彩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过年不回家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有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读来心酸不已。
他做生意失败亏了钱,还不上供应商、渠道、合伙人、投资人的钱,其中的一个债主还是当地黑恶势力的代表。
当时没有办法,只能跑出来拼命地赚钱,拼命地还钱。
连过年都不敢回家,因为债主已经在他家的周围布满了眼线,他一回家,父母就没有安稳的春节过了。
那年的除夕,他通过互联网找到了五个陌生的生意人、流浪的欠债人一起过年,一起鼓励,互相安慰,减轻了不少痛苦。
但是在万家灯火通明之时,别人家团圆之际,看到母亲发来的饭菜照片时,他积压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了,瞬间泪如雨下。
那一个除夕夜是他过得最凄凉、最忙碌、最伤心的一个夜晚,好在也激发了他回家过年的潜能。
第二年的除夕,他终于还清了债款,心情愉快地走在回家吃年夜饭的路上。
若非逼不得已,大概没人愿意春节独处异乡,忍受孤独和寂寞吧?
在上海打工的安徽阿姨为了保住替代性很强、月薪只有3000元的保洁工作,已经连续6年没有回家。
被孩子误会,不肯叫她妈妈,她也能擦干眼泪勉强地说,孩子还小,长大就懂了。
一名餐馆的配菜师说,累死累活一年也没赚到钱,更别说回家孝敬父母了,没有颜面回家。
小时候,我们总是盼着过年;长大后,年关却成了“难关”。
我们都曾意气风发,幻想锦衣还乡,但却常常被现实生活打击得毫无反抗之力;
我们都习惯报喜不报忧,在外面过得不如意,更不愿回去让亲人看到自己的落魄。
有人过年不回家,并不是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而是觉得自己活得不够精彩。
不是不想回家
只是万家灯火需要有人守护
“爸爸过年不回家,爸爸要守国家。”
一岁四个月的儿子正在咿呀学语,对着手机屏幕喊:“爸爸,爸爸,年,年……”看到杨栋在镜头的另一端扮鬼脸,儿子立刻把小嘴嘟起来要贴在屏幕上亲他。
妻子笑着说:“栋同志,咱们都认识十年了,就陪我过一个除夕呗,我可不会带儿子放鞭炮。”
妻子略带调侃的埋怨让杨栋的热泪一下子冲了出来。
除夕一起过,他承诺了很多次,却让妻子年年盼望,年年失望。
而从军十三年来,他的父母也早习惯儿子不在身边的除夕夜。
如果有什么比回家过年更重要,大概是爱和责任吧。
他也想陪陪老父亲喝几口酒,尝尝母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年夜饭,抱抱妻子,带着儿子去放烟花,但是他还得去守护更大的家。
曾经,在北京西站南广场上,一对来自河南的夫妇抱着年仅四岁的小儿子久久站立在寒风中。
原来这对夫妇从河南老家来北京办事,本想去探望正在武警北京市总队十六队服役的大儿子。
谁知由于春运安保的需要,大儿子被选拨补充到北京西站执勤一线。
为了不打扰儿子的工作,他们想悄悄来车站看一眼儿子就走,却被儿子发现了。
大儿子的眼圈红红的,但是正在执勤的他也只能向父母和弟弟敬一个礼而已。
一家人相见,没有拥抱没有说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或许就是,亲人近在眼前,而我却必须坚守岗位。
汪曾祺说,过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这可亲的灯火来自在边疆站岗的哨兵、奔赴在前线的医务工作者、穿梭在火车车厢的乘务员……正是因为他们坚守岗位,默默付出才有了这温暖的万家灯火。
人间至味是家味,如果我们有幸能够坐在灯下享受一家人的团圆饭,在看似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体会相爱、相聚的滋味,一定要好好珍惜。
因为我们触手可及的团圆,是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
父母不在的老家
是过年也回不去的故乡
朋友大肥已经10年没老家过年了。
每一年春节临近,当同事忙着置办年货,到处发链接让人帮忙抢火车票的时候,大肥的心里也痒痒的,不如回去看看吧。
但这个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
在老家过年的回忆还时常萦绕在心头:
鸡汤在锅里温柔地吐着泡泡;
根茎瓜果在热气中忘情地亲吻相融;
妈妈围着碎花裙刨鱼肚刮鳞;
边上的小猫努力地垫高脚尖想尝一尝美味;
爸爸在外厅满意地看着自己刚写好的春联……
这一幕就是大肥记忆最深刻的年味。
父母走了,老屋颓败,就连小猫也老去,大肥才知道过年不回家,是因为无家可回。
不单是近乡情怯,更怕睹物思人。
大肥说:“当父母不在了,你的心也不在那里了,就在半空悬着,没有着落,到年、节你都没有去处。”
作家孙道荣在《父母没了,回家忽然成了客》一文中写道:
但是,当他再次回来,站在熟悉却又陌生的车站出口,他忽然发觉,自己不知道该往哪去了。
举目无亲,老屋还在,但不是家了;父母不在了,那里也不是家了。
在这种悲凉的情绪下,作者忽然意识到,在没有父母的老屋,他只是故乡的客人。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都说春运是一场硬仗,但是就算买票再难、人潮最多、春运再挤,回家过年的初心都不会改变。
打飞的回去,站在回去,开车回去,甚至千里骑行回去……能支撑人克服重重困难回家过年的,大概是因为家里还有父母双亲的守望。
像大肥那样,根不在了,也只能落寞地说一句:“我不回家过年,因为无家可回。”
我们漂泊
大概也只是为了回家
央视春节公益广告《回家》讲述了四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等待63年,只为与离别的亲兄弟对饮一盅;
站乘了32小时,只为让母亲握一握儿媳的手;
跨越半个地球8次换乘,只为喝家里妈妈那碗浓浓的饺子汤;
骑乘1351公里,只想亲手为老家的孩子穿上新衣。
过年不回家的理由有千千万万,但是回家的理由一个就够了:团圆。
有个采访父母的节目,春节你最担心的事是什么?
排在第一的是:担心子女过年不能回家。
小时候,父母为我们准备了新衣和压岁钱,我们便能开心大半年;
长大后,能在过年的时候见上孩子一面,父母便能开心大半年。
在外漂泊的游子,请尽量回家过年吧,可知你是父母全部的守候与希望?
为生活奔波的人,请卸下你的盔甲,买上一张小小的车票,回家看看那些你爱的人以及爱你的人,他们都会替你抚平一切的委屈和伤痛。
那些负重前行,替我们守护着岁月静好的英雄,愿他们以及家人都能被世界和岁月的温柔以待。
父母不在的朋友们,有空也请回家看看,哪怕已经不是家的老屋,也能帮你找回曾经的记忆,找回重整再出发的力量。
“过年回家”从来都不是一种形式,更不应该变成弥补父母的唯一方式。
平常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多回家看看,多陪父母唠唠家常。
所有的离开和远行,都是为了回家的那一刻。我们这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作者简介:花朵之蓝,富小书的人,富书专栏作者,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希望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带给你温暖和力量;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