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和十一年,宁安公主和亲熙国,熙宁两国停战言和。
宁和十六年,熙国再次出兵宁国边境,大战一触即发。
夜已深,窗纸上映出火苗跳动的光影,四周静寂无声正如房中女子心境。
研墨,展纸,毛笔尖轻轻从砚台边划过。
夫君:
你我初识那年,桃花浪漫树下伊人展颜,明知身份特殊我却仍奢望可以与你相守,直至地老天荒海枯石烂。可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在你心中我终抵不过你国百姓万分之一。
臣妾身为女子,也曾想过与夫君相守于南山之下,草屋一座荒田二亩,生活虽清贫但有你我二人足矣。我有如此想法可你却胸怀天下之志。自知为了天下大统, 两国大战无可避免。
两国交战,这边是夫君,那边是家人,我夹在其中进退两难。夫君啊,那年桃树下的男子就这样牵动着我的心绪,让我无法取舍。
熙国人性情豪爽大方不拘小节,知你向来看不上我的优柔寡断,可我终究是一介女子,平生所想也脱不开情这一字。
妾自家乡来到熙国,想要守护爱情,便任由家人变成了信纸上的嘘寒问暖,可现如今,这虚无缥缈的情思,也要断个一干二净。
而今两国交战,我观其早已成瓮中捉鳖之势,此次战果,想必甚合你意。
如今周边小国已被你收服,在你成功的路上,只剩下了宁国。我曾以为秦晋之好足以为我国带来安宁,未曾想到却只有短短数年。
只盼,你在出兵之时可以对宁国百姓多加照顾,他们不关心是谁主导政权,只求生活安稳儿孙满堂,倘若真的有下一世,我能拥有平淡生活已是最大的福祉。
希望夫君可以看在与臣妾的情分上,莫要大肆杀戮,皇权的争夺与百姓们无关啊。
而我最放心不下的,莫过于待我最亲厚的弟弟。他与你相比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可他在位期间对百姓也足够宽厚。
那日我请求和亲之时,弟弟百般劝阻怕我这个战败国的公主嫁过去会吃亏,可无奈我意已决。
且容臣妾再提一个无理的请求,希望夫君可以放过我的弟弟。自古成王败寇不假,可我身为长姐,终究希望弟弟可以有好的归宿。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你曾与我说,弱水三千只取我这一瓢,我不知你心意,但在臣子的压迫下,这宫中的妹妹,是越来越多。
不知你是否后悔让我这敌国公主身居皇后大位,但当我每次看着宫中的如花美眷只能靠此来得稍许安慰。
地府里那曼珠沙华,相传花叶永不见,你我二人的状态,又与此花有何不同呢?这皇宫里有七十二院,你我一年来也见不上几次。我总是安慰自己,这皇宫啊大的吓人,连皇上来这里都要费尽周折,而他又有要务缠身,不是他不来,而是来不了啊。
我就这样麻痹自己,总是构造出一个个美妙的谎言,总以为自己还是那个在宁国无忧无虑的长公主,为了所谓的爱情远赴千里。
想来也是可悲,我宁安一国长公主,也曾鲜衣怒马俾倪世人,如今竟落到了这般田地。
岁月啊,就这样慢慢地磨平了我的棱角。如今的我身份自是尊贵,熙国皇后,凭这称号谁不得礼让三分。可谁知道我这个落魄的长公主在这宫中实在是人微言轻,连保全自身已是难得。
人常说,过了奈何桥喝罢孟婆汤,前世之事便能忘的一干二净,天人相隔从此不再相见。夫君,那你会想我吗?
夫君,我此次离去,你不必过多伤感,就当是宁安,从未出现在你的岁月中吧。那个桃树下的小姑娘,终究是远去了。
臣妾宁安 留
宁和十六年,宁安长公主在熙国仙逝,原因不详。
两国停战自此关系融洽,百姓们大喜。
(图片来源详见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