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5日,登峰造极队开启春节后的第一峰。原计划先攀登东莞第一峰:898米的银瓶山嘴,阴差阳错,我们导航来到了清溪景区登山口,距离原目的地还有20公里呢。当车辆到达时,眼前一片陌生,完全看不出曾经来过的样子,一帮路痴+半失忆的团队,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楚!
好吧,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是登山,在哪里登都是一样的。正好这时遇上了一群登山大哥,据说是东莞登山协的,他们问我们是不是走“爱心线”,可以跟着他们一起走。我们这时候才知道有个爱心线,从他们口中得知全程16.8公里,要穿越八个多小时,问我们是否能完成?哈哈,我们“要强的中国人”又显摆出来了我们一贯逞强的作风,把小利搬出来说她走过三水线的,全程只用了六个小时。这回轮到他们羡慕我们了,说那完全没问题,这条线路比三水线容易多了。心动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特别是小利,一路蠢蠢欲动!
沿着一路的鸟鸣和鸡鸭鹅的鸣叫声,大家兴奋异常,清晨的薄雾透着春天的气息,阵阵沁人心脾。一直走到山路的尽头,就是分岔口,往左是紫烟阁(此段山峰的山顶),往右就是爱心线。这时候分歧开始了,特别是小利喳喳跳,一心想走爱心线,苦于只有她一人,有些胆怯,不敢独行。我就安慰她说下周专门来挑战爱心线,这次就算了,没有做好准备,有几个人没办法跟上的。丽丽也说时间太晚了,小利蛮不服气说:“时间不是正好吗?不是时间不行,是人不行。”一脸的蛮横,一脸的执着。
丽丽看来犟不过她,就提议说要不你们几个走爱心线,我们几个走紫烟阁,我们下来以后就在山底下等你们。真是好提议,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所以,我、小利、于龙和占蓉四个人就朝爱心线的方向进发。雄心勃勃的我们尚不知这座山峰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考验,上午十点左右踏上第一座高耸的山峰,躬着背吃力的向前时,背包里只有两瓶水和一袋食品,运动鞋踩着沙石满地的土路沙沙作响。
**阳光下的独白**
海拔700多米的连续陡坡让心率飙到170,抓着岩缝的手指微微发抖,却在此刻听见山风送来林鸟的清啼。背包带勒进肩膀的沉重忽然变得真切——原来痛苦与生机始终并存。翻越一座又一座的山峰的瞬间,山坳里成片的嫩绿的新芽闯入眼帘,一些不知名的嫩绿色小花在阳光中摇曳,像大山悄悄递来的止疼药。
**想你的风吹遍了山谷**
全程需穿越20余座山头,累计爬升1250米,穿越一般需用时10至12个小时,当然是因人而异。刚开始的“上九栋”第一座山就被吓倒了,爬得巨吃力!然后就是三界碑792米~双飞髻686米~三架笔749米~天池顶616米~长山顶596米……最难的那个叫绝望坡的蝉坑顶,那真是让人绝望啊。
**山崖边的顿悟**
东莞爱心线的绝望坡比深圳三水线的绝望坡“绝望”多了,我和于龙一步一步的死磕,手脚并用一步一步的往上爬,整整耗时半个小时。气喘吁吁,在心里面直骂这个鬼路线。当然,骂这条鬼路线的还不止我们,还有一路伴随的几个年轻人,质疑是谁开发出一条这么虐的路线,然后又骂自己找虐。哈哈!
在绝望坡下坡时滑倒,指甲缝里嵌满黑色的泥土,擦伤双手腕和左手肘关节,痛得我龇牙咧嘴。手机地图显示此处坡度达65°,碎石在鞋底打滑的触感令人心悸。忽然瞥见岩缝里钻出的蕨类植物,嫩绿的新叶正无畏地向上舒展。这抹绿意让我想起《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的箴言:“当你不再对抗山的重量,山自会托起你的脚步。” 卸下焦虑后,身体竟自动寻到平衡支点,如羚羊般轻盈跃过最险峻的岩段。
看到这个陡坡心里发毛,大家吊着绳子往下撤,我还说了句,今天可能会挂在这里,结果下到最后心里一放松,踩着了滚动的小石子,整个人扎扎实实的摔了一跤。
**云海间的重生**
下午将近三点才走了一半路程,这时占蓉选择了下撤,当时我走在前面,并不知道她这个选择,直到于龙追上我告诉我这个消息,我突然很感谢于龙没把我一个人丢下,否则茫茫前路一个人会无比恐慌。一辈子这个好强的毛病,所有的事情,一旦开始做就不轻易中途放弃,也是自讨苦吃。背包里喝剩的半瓶水突然变得清甜如泉,在口干舌燥中终于到了补水点处,这时离终点还有2.5公里。我看到一位男生从箱子里拿出来唯一的一瓶可乐,我就说你把这瓶可乐给我,他说我也想喝可乐呀,我说如果你买的话你就要倒一点给我,我要补充点糖分,没有能量了。最后他想了想,还是把可乐给我了,买了别的饮料。哈哈,关键时候既霸道又无赖!喝完可乐后,人的精气神又回来了。
站在爱心线最高点俯瞰,来时路在云层中若隐若现,那些让我咒骂的陡坡、恼人的石头,此刻都化作翡翠山脉的褶皱。风吹过来的瞬间,某种温热的东西涌上眼眶——原来我们总在征服自设的藩篱,而群山始终慈悲地包容着人类的莽撞与脆弱。
**下山路的和解**
夕阳把影子拉长投在下山的陡坡时,双腿已经没有了力气,疲软的瑟瑟发抖,不敢放眼看山底,只能看着脚前的路,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到天将暗之时,我踉跄着下到山底,大松了一口气,终于活着走完了,这场盲目的、毫无准备之旅终于安全结束。心里万分庆幸,如果天黑之前没有下山,危险就大了!这里所说的“和解”也包含在山上想把小利揍一顿,真是爱也悠悠,恨也悠悠!她体力好,速度快,一股脑就没了踪影,还比我们提前两个多钟下了山,她想展示自己的速度与激情。这种精神虽然可嘉,但也缺乏团队意识,在这种陌生的环境,落单的一个人,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大家都安全到达之后,内心就释然了。
脚趾头的疼痛与发烫的脸颊都在提醒:这绝非普通徒步,而是一场与自我对话的朝圣。
天黑了再次回到起点,忽然读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真意:登山从来不是征服,而是让自然剥去我们层层伪装,显露出最本真的生命状态。当六点多的晚霞从天边倾泻下来,最后一段土石阶出现在眼前,内心涌动的不是狂喜,而是婴儿回到母体般的安宁。
**后记:山的馈赠**
9个多小时行走中,手机计步器定格在46699步,但心灵收获远比数字丰盛。那些在岩壁上颤抖的瞬间教会我敬畏,云海中的孤独赋予我清醒,而最终安全抵达的圆满,则让我相信人生所有艰险之路,尽头都藏着意想不到的礼物。如今每当我凝视登山杖上的磨损痕迹,耳边总会响起穿过树林的风声——它说: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地冲刺,而是明知会狼狈,仍愿与未知温柔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