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能走得很远。”抱着如此的宗旨,读专业书,我总喜欢参加读书会。
读书会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大家聚在一起轮流朗读,每读完一段或者一小个章节,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想法、感受、联想、或者疑问。另一种是划定读书的内容提前阅读,在约定的时间将自己看法、理解和疑问一一道出。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第一种方法的优点是读书的时间保证,大家提前规划了这个专属的时间读书,沿着同一步调进行,一边读一边讨论,读书的体会能即时表达和反馈,也能及时充分地讨论。弊端是朗读占用的时间比较多。
第二种读书方法,刚好弥补了第一种读书方法的不足,提前自行阅读,读书会时只讨论,这样讨论的时间增加,读书的速度也加快。不足是现代人太忙,很大机率出现实际未能提前读书,讨论时无法进行的窘境。应了那句话“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当然不排除有厉害人物仍能做到,为精英人士所用。
有人不喜欢朗读,嫌麻烦,我却喜欢开口读,有时候似乎为了纠正那太普通的普通话,感受舌头和牙齿朗读时在口腔里活动的位置和力度并因此而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起伏的声调。如果是案例对话,感受其中跌宕起伏的情绪和张力,想像自己是那个顶级咨询师如何脑洞大开,一击即中问出一句发人心省的问句,想像自己是哪个妻子,如何被困在家庭的僵局动弹不得的那种酸楚,想像自己是那个无法靠近家庭的丈夫,如何一步步远离家庭,无奈地变成局外人。
朗读的另一个好处,显然易见——防止分心走神。当别人在朗读的时候,总会一边听一边看, 有时候跟着朗读的声音看文字,有时候会扫视内容的前后增加理解。但更多的时候思绪会不自觉飘走,不知飘到哪里去。如果自己朗读,眼睛必须看着书上的文字,最起码不能读错,对吗?这是我的小心思。
然而,近来有个新发现,别人朗读的时候,其实可以只听声音不看书。从声音感受一个人,是沉稳、严谨,还是温婉、灵动?同时透过听到的内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从画面理解发生了什么,继续下去是什么等。嘿!读书会也可以听,发现新大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