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28日,对别人来说,也许就是普通的一天而已,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是令自己一直期待和高兴的一天——简书每天500字写作挑战,第300天整,自从去年8月1日下定决心,跟着陈秀玉老师组织的“一起写吧挑战300天写作”活动以来,从第一天下载简书软件的不太会用,到后来的熟练运用;从第一天使用小程序打卡、打卡标题链接参与群接龙的“漏洞百出”,到现在的打卡、群接龙得心应手,都是一种收获;看着第一天打卡完成之后的日签图片上的“第1天”三个字,心里想,三百分之一了,什么时候才能到300天呢?300天都写点啥呢?如果有一天没有东西可写怎么办?我能够坚持到300天吗?毕竟一天500字啊,这是当时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虽然原先自己喜欢写点东西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但那毕竟不是每天都写500字,只是每周坚持一篇而已,后来就想“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长长的路慢慢的走吧,日更500字的写作“漫漫长征路”开始了,时间就在紧紧张张、忙忙碌碌的日子中一天天渡过,看着日签图片上不断变化的数字:第10天、第50天、第100天、第150天、第200天、第250天、第290天,昨天的日签上终于到了第299天(实际昨天应为300天,只因为3月8日当天晚上八(8)班有个学生生病我跟着去县医院,返回学校时11:50,打完卡、群接龙完毕12:10分了,日签上的数字少了一天,有点可惜),内心一阵阵小惊喜,我知道,挑战“成功在即”了……回望三百天的日更挑战,有哪些收获呢?盘点一下吧:
一 提升了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梳理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每天的常规工作加上临时性“广告插播”工作不少,比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学生聊天、处理违纪学生、组织文体活动、参加各种会议、和家长沟通、受到领导的批评或表扬等等,似乎都有可写的东西,到底写哪一件?——写作即日常教育生活场景的再现,我认为必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具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意识,一天下来,要学会梳理一天当中对自己来说,比较值得纪念或者说留恋的情节就写哪一件,梳理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去年8月3日的“观看电影任长霞随想”、8月16日的“教师招聘的一点思考”、8月20日的“最佳老师”、9阅30日的“给课代表发了个胸牌”、10月18日的“评课应该有学生的参与才对”、今年1月14日的“听校长聊读书”、1月29日到2月3日的“赶集卖对联系列”、3月9日的“什么是走心的读书笔记”、3月17日的“说说曹老师的读书笔记”、4月19日的“读书来不得半点掺假”、5月20日的“校长拿过来的报纸”……
有观察、有思考、有梳理,只要我们坐下来静心想,不怕没有主题写。
二 增强了自己分享、推荐的意识
我原先是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的,虽然也写文,也在加入的全国各地的读书交流群进行分享,但是简书账号开通时间不久,就觉得这个软件还不错,相对于微信公众号来说,简单易操作,并且简书本身有字数记录功能、日更功能,可以随时随地记录当天的教育生活,晚上稍微整理、修改一下即可,所以就不断地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微信上的朋友、学生家长、身边的老师,包括两个校长,也都下载了简书,坚持日更,在校长的支持下,去年9月12日,也就是使用简书的第43天,在三楼会议室隆重举行了“学期教师阅读表彰暨写作推动会”,会上我倡议老师们都下载简书,用文字记录一下自己的成长足迹……会后,每次读书交流分享,各小组首先要汇报近段时间以来简书的使用情况,包括发了几篇文、写了多少字等;前几天微信上一个湖北的小学语文李老师,可能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吧,向我反映自己在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的困惑,我给予解答之后,就说小李老师综合素质不错,也是一个追求进步的老师,建议小李老师下载简书,没事写上几篇文,在班上读给孩子门听一听,“显摆一下”,孩子们肯定会更加佩服和喜欢上你,也有助于班级管理,同时也留下自己拼搏的“痕迹”,我只是随口一提,没想到,刚过了一会儿,小李老师就发过一篇文来,题目“每个孩子都可爱”,我看了看,写的挺好,表扬了一句,9:11,又发过一篇来,题目“发现孩子的闪光点”,27分钟写了两篇文,并且文笔流畅、质量都很高,我很惊讶,原来小李老师只是缺少简书这个写作的平台而已,一旦发现就写上瘾了,以后的几天,她每天都发过一篇文来,让我看一看,我在赞扬的同时,问,心情怎么样?小李老师回复,有一种成就感,还有一种清醒的感觉,写文的时候,思路也清晰了,感谢曲老师的推荐;昨天原先我们班毕业的一个学生(2014届)佳慧,现在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读硕士,想“就做老师”这个话题视频采访我这个班主任一下,采访结束后,我又把简书推荐给了她,当天晚上她就下载了,写了一篇文,主题就是采访我的一个感受……
三 坚定了继续阅读的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就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好在自己喜欢阅读,一直没有放弃阅读,并且近几年一直还带着全校的老师们一起共读一本书活动……我在学校里分管的工作杂而琐碎,有时的确忙碌起来,偶尔觉得似乎一整天很忙碌,却又无东西可写,也没有时间坐下来来认真思考整理一篇文,于是就从最近读的书里去“寻找”可写的东西,只要打开书,永远不不用担心无东西可写,阅读就是激发我写作的“源泉”,比如去年8月7日的“阅读·摘抄·反思(一)”、8月23日的“享教之味和读之乐——《教书这么好的事》读后随想(阅读926)”、8月24日的“作为父母,你读懂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了吗——《尼克代表我》读后随想”、9月11日的“生命的正确打开方式——读《人生不设限》随想”、10月12日的“阅读分享我在场”、10月13日的“买书时嫌贵,读书时嫌没有时间”、11月3日的“《看见每一个学生》阅读分享一(阅读1692)”……
300天中,阅读分享的文,大概也得有近30多篇吧,所以我认为,是阅读支撑起了我的写作,或者说是阅读激发了我的写作,日更以来更加坚定了我将阅读这个习惯保持下去的信心。
四 推掉了一些“饭局”
我认为恐怕最浪费时间的除了沉浸在玩快手、刷抖音之外,就是几个人聚在一起吃饭喝酒了,并且有的饭局是可有可无的,几个人在一块儿吃顿饭,无可厚非,但是有的人是“很贪杯的”,喝不尽兴不罢休,所以这一顿饭下来也就没有时间点了,时间长的一顿饭下来就两三个小时,这样的饭局我是最讨厌的,把时间白白消耗掉在了饭桌上,同学邀请,又不好意思不去,去了一两次,感觉“很无聊”,有时觉得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去年8月1日简书日更以来,于是就找各种借口,推掉了很多类似的饭局,把别人用在吃饭喝酒的时间用来阅读和简书日更了……
回首300天的简书挑战,到底收获了些什么?——除了304篇文、32.1万字,还收获了快乐和内心的充实、尤其是自己的文被其他老师点赞和留言,比如2月6日的“20万字啦”留言近20条,点赞60,我想,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
当然还收获了许多“同频”的“粉丝”、自“入住”简书以来,我关注了自己认为文章不错的一共490个老师的账号,抽空就翻一下看看,从中也学到了不少写作的方法和思路;同时关注我的“粉丝”也从开始的0个,达到了现在的266个,虽不如个人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多,但我已经很知足了;300天用文字留下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故事,我感觉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一种精神财富,虽然不一定每篇文都很好,但毕竟攻坚克难坚持了下来。
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说:写作就是为生命存档,写下即丰盛,以正念点亮自己的心灯。”写,就是记录、就是每天拼命的思考身边的一些问题、认真地观察身边发生的一切事物;写作,就是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就是为自己的生命留痕,感恩一起写吧的组织者陈秀玉老师,感谢一起写吧坚持下来的老师们,特别是有时打完卡的第二天就到群里“看看”几乎每天都有老师打卡超过了12点,我特别感动,有时就在想,我又凭什么不坚持下去呢?你们执着的精神也是我坚持下来的理由。
300天写作挑战虽然结束,但是写作不会停止,我会继续坚持日更下去,就像“行走之歌”关雨欣老师的歌词唱的一样“我一直在走啊,为了看看天上的太阳,我一直在走啊,为了看看水中的月亮……”
事虽难,做则成;路虽远,行则至。
2022年5月28日晚,写在打卡第3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