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承认,父母的爱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无私的。但在这些无私的爱中,也掺杂了很多自私的成分。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
“辛苦把你养大,连块饼干都不知道给我留着。没良心的。”
“孩子养大了有什么意思,不还是跟着别人走了。”
“养孩子是为了完成我爸妈的心愿,又不是我想要养的”
所以事实上父母也是很矛盾的。正是这种矛盾,导致无私的父母更容易养出自私的子女。
一切都为了孩子
在孩子眼里,更多感觉到的是愧疚
父母宁可把最差的留给自己: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却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留给孩子。因为生活开支就只有这么多,多一个孩子出来只能从自己身上省下来。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把我们养大的。
于是当我们有了下一代后,我们想着“尽量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否则我们会觉得亏欠孩子。但是我们这一代人,身边的诱惑比我们父母那代人多得多。于是,就算我们赚再多,也会有满足不了的时候。可怕的就在一个“比”字。
有一次我跟一个93年的女孩子聊天。她是这样跟我说的:我不想要再过我父母那样的生活,虽然我知道他们养大我不容易。人生这么短,我干嘛让自己活得那么辛苦。我现在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去哪里存点钱就能去,想见什么朋友随时可以约。如果我有了孩子就等于让我放弃这一切,我不会快乐。我的孩子也不会快乐的。
这就是三代人的不同看法:80后的父母们看的是生计,80后追求的是比拼,90和00后要的是自己先好。
自己先好,别人才好。有时候是一种自私,但细想不无道理。
只教会孩子接受爱
在爱自己和爱别人之间,你会如何教孩子做选择?
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父母从来未曾教他去爱过小动物、爱护植物、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加上在一个宠爱的环境中长大后,这个孩子只知道“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去“付出爱”他就会把爱定义为:爱自己是唯一重要的。
人人都知道“换位思考”,但如何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不是傻傻地牺牲自己去爱别人,而是爱自己的同时也会爱别人。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爸爸妈妈辛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开门进去的时候,
爸爸可以对妈妈说“老婆,你辛苦一下哦,容我这里工作善后一下”
妈妈可以对爸爸说“你累了一天还要加班辛苦了,我先陪孩子,你忙完了一起来玩”
奶奶可以对妈妈说“你先歇会儿,慢慢吃饭,家里乱就乱点别放心上”
爷爷可以对爸爸说“身体当心,忙完早点休息,躺在床上陪陪孩子也好”
这就是“换位思考”:夫妻彼此理解,长幼包容有序。
独生子女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人”独生子女看到表示:宝宝心里也很苦
独生子女这代人碰到教育大改革、房产泡沫、经济危机、孤立无援;同时,独生子女这代人因为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一下子要让他们学会爱别人,更难。
所以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有道理的。但你又不敢一直穷下去。于是我们在自私和无私中,纠结、彷徨、无奈、挣扎。
外界把独生子女这代人比作“巨婴”不可否认我们做得不够,但也不能说我们没有尽力。
初为人父人母的,不适应或者不知道怎么为人父母,都是可以被理解的。不要轻易对他们说“早知道这样,你们不如不生这个孩子”,甚至对孩子说“你的父母就不该把你生下来”一个孩子的母亲如果不幸福,整个家庭都不会和睦。
不要以上一代人的标准去要求下一代人,但可以以上一代的榜样来感化下一代人。
三代育儿激化矛盾
为什么当年我们父母能独立抚养我们长大?
这种问题本身就有漏洞。几十年前的社会,不能拿来作为现在的参照。
隔代育儿导致的矛盾,根本原因太多:
上一代父母包办和干预过多
职场父母的身不由己
观念差异
我们来看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镜头:
“宝贝乖,你吃的饼干能给我吃一口吗?”
当孩子把饼干真的递过来的时候,你又说“不用不用,你自己吃就好”
正是这些善意的玩笑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私。因为你的这种“无私”让孩子不知所措,继而他会认为外面的世界也都是让着我的。
地域文化差异
难以接受不同,把不同等同于不正常
再看一个镜头:
小夫妻俩争执,男方父母对女方说”你应该把我儿子、把我孙子照顾好的”;女方父母说“看看你儿子把我女儿照顾成什么样子了?”
这就暴露了一个问题,谁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最重要,而别人的孩子不重要。反过来,如果双方都说“我来”那么这个事情到最后就会破涕为笑了。
然而事实并不能如意,女方父母心疼女儿,于是要么出钱、要么外婆来代替奶奶带孩子的特别多。男方父母心疼儿子,看不得儿子对儿媳妇比对妈好,婆媳关系处不好归根结底是两个女人“抢”一个男人。
我有一些非本地的朋友就问我:你们上海男人好像都不带孩子,上海女人都是拼命在工作。好奇怪啊。我们这里男人都会帮忙带孩子,只要老婆一句话,而且我们这里都是男人花钱天经地义,要是让女人出去赚钱养家的,男人都觉得自己没面子。
这就是地域和文化差异吧。更不用跟国外比了,国情就差一大截。
有压抑就有反抗
父母觉得自己很辛苦,很了不起,就能来控制我们。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你要听我们的,我们说的都是对的”
“我把你辛辛苦苦养大,有了媳妇就忘了娘,你对得起我么?”
正是因为这些蠢话,让你所付出的变得没有人感激。貌似我们就是在父母的这些“抱怨”中长大的,也难怪我们会忍不住对孩子说同样的话。
但是我看到了很多父母已经逐渐脱离这样的执迷不悟。包括我自己。
当你拿出你的态度温和地与孩子相处,同时也能真心向孩子承认你的某些错误,这个时候你的孩子就会把他当做他的朋友。
所以,世界上最聪明的犹太人,都是以“对抗式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线,而并非以“不惜一切付出的爱”
教育进化的必经之路是观念改变
中国式教育,为什么要被将来绑架?
追求完美
杞人忧天
深深愧疚
我们忘记了活在当下的意义。
你节衣缩食地为孩子省下钱,到头来孩子毫不珍惜、挥霍而空;
你从小为孩子安排学校、安排工作、安排婚姻,到头来孩子要么习惯性地跟你伸手,要么是厌烦你的控制欲。
有多少能力就为孩子创造多少资源,就可以了。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那么多需要担心的。你越是觉得给孩子付出的不够,孩子索取的就越多。到头来真的养出来一个没良心的孩子,只能怪你自己。
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比我们更好
都说正能量、正能量。什么才是正能量?
相信你的孩子会拥有属于他的一片天地,这就是正能量。
大环境改变不了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力量能改变的。有条件的出国去生活当然可以,但有一大群没有这样条件的人。不如活得普普通通一些。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孩子都能有勇气、乐观地生活下去,做父母的就算成功了。
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比我们活得更好,活得更忠于自己的内心。这样,当孩子有一天长大离开的时候,做父母的也就不至于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