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间》
/黎峰
我很欣赏两句话:“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咀嚼这两句话,如食甘饴,如沐春风,很有点哲学的味道,大约人人都会齿颊流芳。
弱水三千大概是说诱惑之大吧。面对诱惑,人人都在心中有一个忐忑,有一个碰撞。诱惑常常同欲望结伴,谁没有欲望呢?当诱惑大于欲望,人大概都难以抵挡。
你看一个“诱”字,用言语挑逗你也便罢了,还要摆出POS秀一下,让你感到诱有所值。再看“惑”者,或许是多种心态在打架吧。所以说,诱惑来自每一个人的内心。能否挡得住诱惑,恐怕还得经历心灵的一段跋涉。用水形容诱惑是恰当的,水是渴望的源头。
只取一瓢饮是一种含蓄的人生境界。也许一瓢不够,但应得的只有一瓢,故不多饮,这种人怎不令我钦佩?“弱水三千”是多予,“我只取一瓢饮”是少取,取舍之间,蕴含了多少人间大义!圣人孔子说颜回身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志,圣人遂叹“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面对诱惑,怎么样守住底线,战胜小我的私念,这是一道艰难的人生命题。
第一句是说“得”,第二句是说“失”。 玫瑰是美好之物,虽则喜爱,然不敢独享,“送人”是玫瑰价值的升华。但对送者来说,也有一个境界高低的问题,是顺水人情,还是忍痛割爱?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是心有千千结,脉脉不得语?还是此花送尽更无花?但总的来说,“送”的压力要小得多,送出去了,就收不回来,否则就是出尔反尔,一般人做不出来。
而“取”呢,一瓢饮过,味道真好,诱惑就在眼前,取之如探囊取物,再饮一瓢好像也是顺理成章,怎么办?饮还是不饮?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社会还是温情的,给了送人玫瑰者“手有余香”的安慰。“香”这个东西,只是一种嗅觉和味觉的混合体。不过这种香是会传染的,手有余香者会心有清香、品有馨香,最后,会质变成一个高雅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助人为乐、两全其美的事;“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是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弱水三千,去一瓢于水是少一瓢,于人是多一瓢,水少一瓢仍为水,人多一瓢难做人,得的境界是双赢;玫瑰有期,送人趁早,香气四溢那是真情在流动,看起来失去了,得到的会更多,失的境界是和谐。
得到了“不以物喜”,失去了“不以己悲”。人生有得有失,不为得到而失去,也因失去而得到,这个真理,值得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