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我们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摘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最近在读这本书,里面讲到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忙。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选择。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采取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
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当孩子犯错时,有时候一味地惩罚只会带来负面的效果。我们的重点不是去强化孩子的错误,而是和他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家宝宝一岁三个月左右,虽然还不会完整地表达,但能听懂大人大人的语言了。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有时候在地上爬着爬着就去“亲吻”地面,每次爸爸和外婆就会打他屁股或者假装掐他嘴巴。但每次爸爸和外婆这样做的时候,他就越要去重复“亲吻”地面。
另外就是爱捡地上的垃圾,有时候捡来就放进嘴巴里面,爸爸和外婆也会用打小手的方式,但我发现这个方法只会强化他错误的行为。
于是,我学着之前看的育儿书上面的方法:先告诉他这个行为为什么不对,然后找其他的物体或者游戏转移他的注意力。我发现宝宝可以很快放弃他刚刚的行为,转来做其他的事情。
而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就可以用本书上面的几个技巧试一试。
“生活是一个不断需要调整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他是在参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制造问题。
惩罚是一种非常没有效果的管教方式,常常会让孩子的行为朝着与我们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
家长体罚孩子,并没有制止暴力,反而助长了暴力。体罚给孩子带来痛苦,也树立了一个坏的榜
样。”——摘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