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挥乡村特色体育资源优势。“村赛”作为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深度触达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广大乡村地区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思路。一是利用地域资源禀赋,围绕乡村地理地貌、设施条件、民俗文化等实际因素,把传统体育所承载的历史故事、文化意涵、知识技能等价值充分利用起来,结合自身优势“量体裁衣”,打造地方特色“村”字号体育赛事。二是借助线上新传播形式和线下推介活动,传递乡村体育文化魅力,助推地方赛事“走出去”,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的价值跃升。三是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乡村全产业链协同互促。在产业共生视域下,“体育+”“+体育”是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探索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教育、生态等其他产业间的联动发展,形成农文体旅融合的新兴业态,撬动乡村产业消费增量,以赛为媒,以体富民。因地制宜充分挖掘与创新本土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着力推动形成“一乡一品”的乡村体育赛事活动新格局。
以人为本增强乡村体育发展内生动力。“村赛”探索出一条乡村体育赛事“内源为主、外源推动、内外联动”的发展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和提升了群众在乡村体育参与中的主体性。要坚决防止“资本”的介入让乡村体育建设迷失初心,不能让群众由主人变成“看客”。一是设立乡村体育协会、村委决策小组等村民赛事自治平台,优化乡村内在组织力量,负责规范赛事筹备、资源整合等决策行为,保障村民充分享有赛事参与权、知情权与决策权,培养主人翁责任意识。二是夯实农民群众自治能力建设,培育自主意识。政府组织给予农民体育活动组织的主导权,提供合理、有边界的引导,带动村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通过民间座谈、宣传、访谈等形式,培育和提高村民参与体育活动、赛事组织的主观能动性,让农民群众自觉接受乡村体育文化属性的建设者,满足农民群众的体育需求。
用“弱传播”在国际发出乡村“更强音”。“弱传播”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弱者优势,情感强势,轻者为重,次者为主,现实世界的强者往往是舆论世界的弱者,反之亦然。“弱传播”的现象与西方强调个体的价值观相吻合,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中,关注弱势群体和小众个体的内容更容易获得流量的青睐。一方面,“村BA”“村超”等乡村体育赛事相较于国家、国际体育赛事,赛事级别、竞技水平、运动员知名度不高,但是“村赛”的基层性、群众性、个体性尤其符合“弱传播”理论所言的传播优势因素。综合性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虽然筹办全面、专业性强、竞技水平高,固然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国际软实力的提升,但在对外传播上仍属于“强传播”。另一方面,贵州“村BA”“村超”的参赛者是普通村民,观赛不收门票,真正做到了全民参与、全民狂欢。中国各项“村赛”的海外走红能一定程度上能弱化官方宣传色彩,引起海外受众的情感共鸣和认同。让“一切为了人民”的务实形象以“自我隐身”的做法给予海外受众充分的“思想自由”,在“人民至上”的表征中谛观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