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演讲,要站在观众的立场上说,重点不在于你说了多少,而在于观众接受了多少,所以演讲始终要站在观众的来设计内容,设计舞台表现。基于观众的视角,我认为,至少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的演讲才是好演讲。
一、主旨要明确
主旨就是演讲的价值,观众听完你这个演讲以后,究竟记住了什么,传达出了什么观点。可以说,演讲的全过程都是为这个观点服务的,与这个观点无关的内容都可以不涉及。站在观众的角度,一个好演讲的主旨至少要有这几个特征:
1.观众听完这个演讲后,只会得出唯一的这个主旨句;
2.演讲的所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都是围绕这个主旨句展开的,没有大部分的内容与主旨句无关;
3.主旨句要精炼,朗朗上口、方便观众记忆;
4.主旨句可以用类似于“不是……而是……”、“少一点……多一点……”等对仗工整但兼具相对意思的词语来表示,相反意思的句式来表示,比较有力量;
比如《自信》“自信,源于努力。自信不依赖于外物,外物赋予的,那不是自信,而是狐假虎威的自傲”;
再比如《早起》“早起,是一个人的自虐,却是一群人的自律”
二、内容
内容又分为开头、主体、结尾,要做到这三方面都与观众有连接
(一)开头最好要在15秒内抓住观众,有观点认为,要是在15秒内没有抓住观众,就失去观众了。开头要抓住观众,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1.设计一个引子故事,引出主体部分的故事,引子故事的头两句可以设置为对话,特别是有吸引力的对话,抓住观众注意力。
2.问问题,开头部分问问题,结尾部分解决这个问题。问出了问题,观众会被吸引,观众也会带着问题去听接下来的演讲。
3.修辞手法。类比,人类通常喜欢用相似的东西说服。最高境界就是被相似的内容说服。比如,把人的关系比喻成弓,把人生比喻成舞台,把人生比喻成玫瑰花。
(二)主体部分一般是讲一个故事或者多个故事,纯道理的讲述比较复杂,还是用故事比较好说明,如果不用故事,也可以用陈述事实的排比句来讲述,比如《奇葩说》中为了论证具体的观点,通常是用带有排比句的事实来进行陈述的,这是因为辩论赛在短时间内要说好几个论点,没有那么多时间针对一个论点展开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如果是只有一个论点的情况下,也是有辩手会展开具体的故事的。在讲故事的情况下,有以下几个方法:
1.英雄之旅的故事。优点是重点就打造这一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缺点是由于时间所限,通常只能讲这一个故事。这种故事通常可以是这种套路,目标——阻碍——努力——挫折——意外——结局,具体里说就是,开头可以交代下背景,居然,主人公平静的生活被某件事情打乱,主人公有了目标,但是实现这个目标有一系列的阻碍,主人公开始努力去战胜这些阻碍,但是遇到了挫折,但后来意外出现了,最终实现了目标。在这过程中,也可以出现导师、反派等人物出现。此种故事特别适合要做成一件事实现目标等情况。比如电影《误杀》就是此种套路。
2.多个故事。比如世界冠军演讲《still standing》、《I see something》 都是多个故事的模式,多个故事优点是可以提供更多的故事,论据可以更多,缺点是没办法对每个故事进行详细的描述。在这多个故事之间,最好是要用主旨句来进行反复强调,例如像《i see something》就是在每个故事中都使用了主旨句 “i see something in you, but i don’t Know what it is”,这种在演讲过程中反复出现主旨句,最后在演讲末尾在强调下的方法就能让观众非常好的得到主旨,观众始终知道自己在听的是什么。
(三)结尾
结尾很重要,能否提升感动观众,上价值取决于结尾
结尾一般进行总结,总结全文讲了什么,然后升华,引出主体,最后呼吁观众行动,呼吁观众行动是最直接让观众直接获得利益的方式,观众都是一群非常懒惰的人,你不告诉他们做什么,他们是不会主动想的。金句要在结尾出现,让结尾更有力量。
三、舞台表现
舞台表现侧重于变化,通过手势、走位、语音语调的变化来反复吸引观众的注意,观众对变化是敏感的,如果不变化的话,观众就会走神。
先出手势,构建场景,想象场景,自然而然调动语气的变化。这样就能解决在演讲过程中无法协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