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7:00
就寝:23:00
天气:阴
心情:还好
纪念日:
叫我起床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年度目标及关键点:读几本书
本月重要成果:读书、骑行。
成功日志-记录三五件有收获的事务
1、阅读《中国哲学常识》之道家;
2、阅读《胡适文集》第12集:少年中国之精神。
3、阅读《中国哲学简史》部分内容。
人际的投入
没有交际,也没有投入。
开卷有益-学习/读书/听书
读书内容见上,晚上听了15分钟喜马拉雅的商务英语。
核心观点
看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发现冯友兰先生把“士、农、工、商”里的“士”解释为地主,而在百度里很多地方,把“士”解释为士大夫或者是读书人,这个分歧的原因在哪里呢?
见下文:
中国哲学简史: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古代中国和希腊的哲学家不仅生活于不同的地理条件,也生活于不同的经济条件。由于中国是个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只有以农业为生。甚至今天中国人口中从事农业的估计占70~80%。在农业国,土地是财富的根本,所以,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着土地的利润和分配。
中国哲学家的社会、思想经济中,有他们所谓的“本”“末”之别。“本”本指农业,“末”指商业。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能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理论政策都是企图重本轻末。
从事末作的人,即商人,因此都受到轻视。社会有四个传统的阶级,即士、农、工、商。“商”是期中最后最下的一个。“士”通常就是地主,“农”,就是实际耕种土地的农民,在中国,这是两种光荣的职业。一个家庭若能“耕读传家”,那是值得自豪的。
步数:
10000步
锻炼:
骑行20公里。
饮食:早上牛肉面,晚上自制麻辣烫。
好习惯打卡
骑行、阅读、日更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