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今天学习《传习录》第六十一【钱德洪录】。今天学习两小节。
先生为我们区分了孟子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他们之间差之毫厘却又大不相同。告子的不动心只是让自己设法不动的角度用功,实际上是在向外求。孟子的不动心,是从心原本不动的角度去用功——集义,此时散发出一身浩然正气,便是致良知,去私欲存天理。
告子的病根在于认为性无善无不善,认为心为外物所感而产生的,就有了恶在心外,把心和物分做两件事,方向就错了。使得无善无不善失去了心之本体,我们要理解最核心的观点:万物一天,心即理,心即物。反之便是执着,建一个姓在心内,物在心外,对性真正的领悟不够透彻。无需求无善无恶的心,只需遵循内在的良知。
第二节,朱本思问:“人有虚灵,方有良知。若草木瓦石之类,亦有良知否?”人有了灵魂才有良知,草木瓦石也有良知吗?
先生说:“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天地万物如果没有人的良知,也就不可能成为天地万物。天地万物与人原本是一体的,最精妙得发窍处便是人心的点点滴滴。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本就是一体,孟子说‘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阳明先生领悟到天地万物一体,五谷禽兽滋养人的身体,药石可以治疗人们的疾病,天地万物同此一气,一体。”
此时我们生起恭敬心,恭敬他人庄严自己。
5.读家书,听点评责善分享感
读自己的家书,不禁心中生起几分庄严。当我们的心与时间的事事物物融为一体,便不会滋生分别心,便会一点点破处锈迹斑斑的私欲,不再坚不可摧,而是私欲、尘垢被日复一日的磨炼侵蚀,心中逐渐呈现出光明。我知道这条路对我时时是一种考验和历练,寻求内心光明的心不变。所有的感触突然灵光乍现,这为我开启通向光明之门。感恩心中的那份庄严。
听老师们点评责善,每次都能收获到不同的能量,感恩老师们的大爱付出与正能量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