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好文,洋洋洒洒1万多字,说清楚了当今世界格局下的“两税”背景,透彻。谈起政治经济方面的学说,很不专业。直观的谈下看完文章的感受。
一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碳排放权又是发达国家压制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又一个举措,要限制排放那就应该好好算算工业革命以来的总排放量,欧美走过化石能源带动经济的辉煌时代,现在因为种种表面上的“说辞”,一个G20会议要求从今天开始大家都不能排放了,发展中国家就要坚持和他们一样的标准。因为碳税一来,发展中国家只有两种选择:第一,进行能源转型,但是要花高价从发达国家手中购买清洁能源技术;第二,不进行能源转型,承受高额碳税。不管是哪种选择,都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成本。轴心国典型的“割韭菜”行为,核心实质是发达国家的掠夺行径。
二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源源不断且能获得有效保障的利,对国家而言,就是最大的道。我国对于碳税的的态度已经在文章中予以明确,利害得失显而易见。和发达国家站到一起,说明我国无论是在互联网行业还是在能源技术方面已经和美国一样有了平起平坐的话语权。我猜美国的政客心里是悲喜交加,喜的是在经济获利方面得到了中国的支持,悲的是中国已经作为超级大国成为利益共同体。
忍辱负重的中国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国际社会生存定律叫“反美必穷”,美国用霸权地位建立国际分工体系,简单说就是“不带你玩”。其实中国也是熬过来的。建国头30年,中国也被美国封锁的够呛。只不过中国熬到了国际形势变化,80年代后利用美苏争霸,以跟美国合作反苏为条件;00年又以充当血汗工厂,给美国供应廉价工业品、帮忙背通胀为条件,才得以在不妥协的前提下,获得了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秩序的资格。而最关键的是,中国是世界级地缘大国,所以几十年发展下来,中国将自己的庞大地缘潜力逐渐变现,成为当今世界唯一有可能打破美帝霸权的势力。而且与当年的苏联不同,中国的崛起,是建立在强大经济基础上的,这意味着中国有可能建立一套不逊于美帝的全球化分工合作新体系。接下来中国会怎么走呢?第一,中国的特高压技术、光伏产业的例子已经表明了,中国有能力把昂贵的清洁能源技术变成廉价的物品,让发展中国家用得起、用得上,这一点还取决于正在发展的储能技术,如果一旦突破,中国将成为世界能源的主导者;第二,中国还可以团结“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区域性碳市场,增加发展中国家在碳税问题上的定价权和谈判空间,当然用人民币结算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