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不仅取决于知识的数量,还取决于最重要的知识是否有效。什么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当你使用它时,它可以及时出现而不会找不到它,关键时候掉链子。当你需要它时,它可以被内化并成为你的智慧。
今天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有知识恐慌的人会拼命收集各种信息,学习各种教程,阅读各种书籍,但是他们学得越多,就会越焦虑越困惑。为什么?因为当你读它的时候随着时间的累积你会将它忘记,当你收集它的时候你会把它搁置起来。当我们突然得到灵感,想到一个好的想法,回想起我们曾在一本书里看到作者引用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可以作为一个论点,但是我们搜索了几十本书,却没有找到。当你看到一篇干货文章,你感觉很好,决定明天试试,结果是等你想要尝试的时候你就是找不到文章的来源。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并不是用来记忆的。
对于平时阅读的书籍和有用内容,知识的保留率只有10%。为了让知识长时间有效地为我所用,我们需要一个外部大脑(用于管理你的知识的系统)。有些人会用纸质笔记本来提取书的原文,然后写下他们的想法和经历。我也尝试过使用笔记本摘录和评论,但是搜索效率并不是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纸质笔记本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市面上也有很多用于知识收集和管理的软件,如微信收藏夹、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印象笔记、joplin、OneNote等。这些知识管理工具各有优点和缺点,对于这些笔记软件都有所使用过,我个人更钟情于印象笔记,它更具包容性,适用的场景更加地广泛,功能强大并且很人性化。
对于成年人来讲,阅读应该是有目的性的。
知识体系应该与我们的个人成长目标和关注点相关。我们应该根据关注点和目标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例如,你的目标是成为一名自我管理专家。你可以通过阅读行为心理学、习惯培养、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的书籍来获得知识并采取行动来实现你的目标。如何使用印象笔记来建立知识框架?
首先,我们可以阅读相关领域的专家的自媒体文章、问答平台大V的回答,关注他们的文章与动态,看看他们推荐了哪些书,然后在印象笔记中建立笔记本,保存这些书籍。其次,在印象笔记中创建一个“我的阅读清单”的笔记本,在笔记本中收集我的阅读笔记和收获,同时,你也可以在网上查询别人的读书笔记(比如豆瓣、知乎、简书),并保存到这个笔记本下面,有助于将自己的阅读收获和别人的阅读收获有机的结合。为了便于搜索,我们需要为每本书设置标签。建议设置多个标签,以便于通过模糊关键词进行搜索。
通过合理的浅阅读来收集知识
目前,新媒体阅读方式已经成为承载文字的主流方式。知识获取的方式更加便捷,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丰富。然而这些信息的获取方式也有一定的缺点,这些自媒体的文章往往是凌乱的不系统的,甚至只是关注了其中的一个点。但是这种“随机”的阅读方式也能有机会捕捉到我们关注的点,获取对我们来说有用的小知识。
如何通过知识管理软件(比如印象笔记)把这些有用的知识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刷到具有二次阅读和利用价值的内容之后,立即保存
刷感兴趣的内容并通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后,可以确定这些能够可能和被再次利用时,立即将文章内容保存到印象笔记中。网页的话可以利用印象笔记的剪藏插件,手机上的自媒体平台一般可以把内容分享到印象笔记的方式来进行收藏。如果不支持,您可以通过截图或者复制内容粘贴到印象笔记的方式进行保存。
当我们在知识整理的时候进行深入阅读,并进行加工
在内容整理的时候我们可以为笔记内容设置标签,并把它放入合理分类的笔记本中,我们还可以在二次阅读以后进行标注和注释。当您需要使用它时,我们通过搜索找到这些信息。经过处理过的信息会变得更加的有价值,否则它只是一个垃圾收集器,收集的再多都是没有用的。
根据个人兴趣点,有目的的收集信息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关注点。如学习python、学习写作等。然后我们可以围绕着这个目标得出得出自己的关注点,例如,建立“写作”所需的系统知识,我们需要注意写作方法、阅读方法、思维方法、逻辑等知识。根据需要构建的知识框架,在印象笔记中构建相关的笔记本,收集我们的阅读收获和他人的阅读收获等信息,为每个关注点构建一个笔记本,保存收集到的信息,并将同类型的笔记本合并到笔记本组中。
如果收集的信息长时间不清理,我们的第二大脑将会过载。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定期清理”的习惯,复盘有用的知识,剔除无用的知识,保证我们的知识管理体系保存的都是最有价值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