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是美国乔希·维茨金所著的一本讲述如何学习的一本书。作者9岁起荣获全美象棋冠军,13岁成为“国际象棋大师”,20岁之后开发了世界上大的计算机象棋程序“象棋大师”,被人称为“象棋天才”。22岁突然改行学习太极拳,并连续21次赢得全美太极冠军及世界冠军头衔,成为“太极拳王”。因为他超越了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在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里达到了世界巅峰,所以创奇经历被记录成书,甚至被改编成了电影《王者之旅》。而这本书就是作者教你如何用最小的努力赢得最大的成就,掌握适用于任何领域都能成功的终极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是讲学习方法,告诉我们要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认知。
1、要有争取的学习理念。举个栗子,小朋友某一次数学考试之后,回家母亲发现孩子的成绩有很好地成绩,母亲可能就会鼓励说:“孩子真棒”,但是如果孩子考较差的成绩,母亲可能就会想“哎呀,我的数学能力也不好”。这里母亲的角度就是将自己的能力看成是固定的,就是无法进步。然后我们引申两个理论:
整体理论:把学习的能力看成是一个固定的不能再进步的状态,把成败归结于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整体理论心理的人持有消极心态,遇到困难之后,会退缩,然后封闭自己,更容易急躁甚至放弃。
渐进理论:事情都是可以改善的,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就能获得成功。渐进理论心理的人,拥有积极心态,在困难面前,更愿意去挑战,一步步提升自己。
所以我们正确的学习理论应该就是,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以“渐进理论”为核心,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可以不断改变的过程。
2、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划小圈”。基于太极学习中拆分招式的感悟,作者提出了“划小圈”的理论。把大的东西分解成各个细节的东西,挖掘基础技能的实质所在,然后压缩技能的外在表现同时紧紧围绕技能的内在实质。一段时间后,广度就会慢慢缩小而深度则会逐渐增加。
举个栗子,作者在学习象棋的时候,发现初始的时候很多人都回去收集招式、寻找套路,这样的人他们可能更容易击败初学象棋的人,但是再进一步就无法做到了。而作者是从反复练习马和兵入手,体会每个棋子的特性,再练习其他棋子的用法,找到众多棋子之间的关系,从而训练对整个象棋局势的操控能力。
所以我们在学习中不要陷入到收集招式、学习套路的误区中,应掌握划小圈理论,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拆分成为细小基础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最精深的技能往往建立在最简单原始的原理之上。同时.每天学得更深一点,而不是更广一点,只有学得更深才能把潜力中看不到、感受不到但又极具创造力的部分挖掘出来。
3、学习能力中的关键组块能力。组块是思维的一种能力,作者基于“划小圈”的学习之后,将象棋路数组块,并嵌入神经中枢,实现了内化。当遇到复杂的棋局,依赖于直觉,不再需要繁复计算,形成了如同肌肉记忆般的脑力记忆。当我们将知识打包成块以后,我们可以观察的很少,但看到的更多。就像你对一个领域特别了解之后,对于这个领域新出的一本书,看一眼就大概知道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如果一个新手可能将整本书仔细看完之后也不一定能够抓出最核心的观点。这种能力就是我们是否将知识和方法之间打包成组块。
我们知道一个神奇的数字7,就是说我们大脑中最多能够同时处理7+-2个组块。因此组块就是讲基础信息进行打包组块统一处理。书中举一个老司机的例子:从新手到老司机的过程,就是把方向盘、刹车,离合、油门、档位等多种单独技能进行打包,建立一个完整的组块,因此大脑就有3个空挡的余力来处理其他事情,所以,老司机能够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以及跟人聊天等多种行为技能同时展开。
第二部分是遇到困境该如何高效学习?
通常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想要读书的时候周围环境特别的吵,半年后公司组织安排你去一个你不会当地语言的国家对接项目等等。这里作者给我们提出了如何在困境中学习的三步走:接纳、利用和创造。
第一步接纳,就是心平气和对待不完美。这里提到两个概念“硬区域”与“软区域”:硬区域,要求外界环境适应自己,提供一个满足自己要求的舒适空间;软区域,接受任何外界环境和条件,主动适应环境。我们不可能去改变外部世界,所以我们就需要面对不完美的外部条件,以接纳的心态去面对去适应,构建软区域。
第二步利用,就是把困难变成优势。书中作者举例在一次太极比赛之前右手骨折,不抱怨不后悔,但坚持用左手来训练,反而让他激发了左手的潜能,最后在赛前双手终于完全恢复,赢得太极比赛冠军。如果我们把困境只当做困境,会让人不前进,甚至是放弃。而真正的学习,是把困境当做督促我们进步的优势。
第三步创造,主动创造困难以激励自我。我们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危急时刻抬起汽车救孩子的妈妈。每个困难的环境都是我们做出新的突破的地方,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主动给自己创造限制条件,主动训练自己的学习能力,激发潜能。
互联网时代,雷军说过:把自己逼疯,才能把对手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