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像学生时代一样认真看完一篇文章读一本书了?”
记得刚出社会那几年,我还保留着阅读的习惯,最多的时候一年可以读10几本书,认真的时候还会写上密密麻麻的读书心得。那时年轻,可能为了几句人前人后的赞语,有时候也是为了卖弄而读书,人嘛,往往容易对那种看着很牛叉自己又不太明白的事产生崇拜感,也不管自己懂或不懂,寻章摘句,舞文弄墨,只要看着有逼格就行了。现在回过头看,不免有些幼稚可笑,当然,这也是一份有点意思的回忆。
年近而立,蹉跎岁月十载,唏嘘感慨声开始增多,对我这类普通人来讲,真正能学习到东西的最佳时间和年龄其实就是一二十岁在学校或刚入社会的那段光阴。那个时候除了学习就是玩耍,哪怕是玩耍也是在学习的氛围中玩耍。成年人的学习参杂着太多功利性因素,过程稍微漫长一点或结果不如意加上本就欠缺的毅力就很容易放弃,尤其是成年人在生活中的艰辛,工作上的压力,家庭里的责任都能成为像我这类人懒惰的借口。
最近几年来,各类压力常伴左右,感觉生活越来越空洞,乏力,每天陪伴最多的就是手机,工作和生活中一直充斥着的是各类社交软件上的小视频,段子,笑话。。。倒不是说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多么的不对或不好,毕竟大部分普罗大众的业余生活都是这样度过的,只是在我看来这玩意儿至少不够积极吧,这类玩意儿特浪费时间,一看(刷)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如此往复,人变得越来越颓靡,(我)连基本的思考能力都降低了。
或许,像我这类“患者“应该还有很多吧?我们习惯了三言两语简单的朋友圈文案,看到一段话超过三行就没了阅读兴趣,快餐阅读时代,似乎连最基本的阅读都失去了,甚至只能靠各类八卦标题来引导。我们每天接收的讯息虽然很多,但是大部分就像娱乐圈的明星花边新闻一样,看一看就过去了。
毛主席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几年下来一直断断续续地在跑步,目前跑量在3000公里左右,体魄不敢说“野蛮”,但至少一直在向“野蛮”的路上奔跑着,反倒是“精神”一直停滞落后着。刷社交软件时心灵鸡汤和成功学也看过不少,一时的共鸣引起了无数次赌咒发誓作改变,这样看来我至少还是有救的吧,还是想过往积极的方向走,哈哈
世界读书日,我比较庆幸的是我这次拿起手机没有刷段子小视频,我在流水般地敲着字,虽然依然没什么卵.用,但它至少让我思考着怎么把文字顺序组织起来成为几段表面上通顺的话。唠叨这些并不是想说我要立Flag作什么改变,只是想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只有刷社交软件这回事,闲暇之余敲一点一时之感把有点意思的故事记录下来,给生活加点盐,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