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通过简书记录自己的所学所悟,突发灵感,哈,我也要给自己一个锻炼写作的机会,边学习边成长。
为什么我会写到共情呢?因为共情真的很重要,也很好用,这也是我去年最棒的成长。今天中午又听了海老师接纳力第三讲《共情》特别有感触,每个妈妈都应该有的“述情”能力。当然,“教育仍在继续,妈妈仍需努力”。
记得去年刚刚学习共情的时候,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有一次,骏宝去步步高看中了一辆车子,凝视良久,一动不动,嘴里还喃喃:“我想买这个,我想买这个。”因为当时正好学习了海老师的接纳力,我的第一反应是:“妈妈知道你特别喜欢这个车子,可是我们已经制定了规则,每个月有一次买玩具的机会,前两天刚买了一辆滑板车哦。”小家伙开始哭闹:“我要买,我要买。”静静地抱着他,拍拍他的背:“妈妈知道,我知道……”像唐僧一样叨叨叨……可是骏宝根本不买账,越哭越大声。我想着:“反正今天圣诞节,要不买了算了。”可是,又想起自己说出了一月一次买玩具的机会,自己怎么能先违反规定呢?这样下去,岂不是每次都会用无休止的哭闹来获得满足?心里暗暗鼓励自己:不能妥协,怎么样都不能妥协。于是又像唐僧叨叨叨,骏宝的哭喊声已经严重影响到店里购物人的心情,我也是一脸尴尬,但是又不能妥协。试着把他抱出商店,抚摸他的背对他说:“今天不能买到心仪的玩具真的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如果觉得难过,你就哭吧,妈妈会陪着你!”如果是今天说,我也会加上一句:哭也是好孩子,好孩子也是会哭的。
哭真的是有疗愈作用的,从下电梯到走出商场门口,就这样静静陪着他,没有指责,没有评判,孩子就自然而然得获得了对现实世界的接纳,同时觉得“我足够好!”这就是海老师所说的接纳力!
换个角度看看,如果我们硬性提出要求“不行,不能买就不能买。”又或者“好了,别哭了,妈妈买哈。”又是哪两种结果呢?
其实,我们的教育,真的有很多给了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却经常看不见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我们大人总是用我们的自满,自负,自以为是蒙蔽自己的眼睛,从而看不到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如果我们不去觉察自己,很难改变。
从现在开始,共情孩子,超越自恋地去理解孩子,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