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记事以来,从未见父母激烈争吵过。
唯一一次是在我六岁的时候 ,母亲掀了父亲的牌桌,背着我回了娘家。
那天的大雪压弯了树枝,踩着咯吱咯吱直响,一脚下去就是一个很深的鞋印。在母亲背上的我,浑身无力,发烫,脑子恍恍惚惚,嘴里还念叨着:“妈妈,我脑壳痛”。她的脚步放得更快了。
终于找到了我父亲,几个兄弟伙在炸金花,正在兴头上,母亲喊他快点一起背我去看医生,父亲好像毫不在意,一门心思在牌桌上。母亲在旁边喊了三遍,父亲还有点不耐烦,母亲一气之下, 一句话也没说,当场就掀了牌桌, 背着我匆忙离开。此时的父亲都还没有反应过来。
这是他们俩第一次闹不愉快也是婚姻生涯中唯一一次。
此后他们再也没有红着脸说过话,因为生活本就不易,也许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吵架上面。更多的是相互扶持和忍让。我们家一共三个孩子,为我们洗衣服洗澡做饭和梳头发这些琐碎的事并没有全部落在母亲身上,父亲有时间就会主动承担。赚钱的责任也不完全落在父亲身上,母亲也在上班。两个人真正交心 ,只有把我们几个孩子收拾睡着后(我们几个年龄差两三岁)躺上床的那一会吧。
有几次母亲是生气的 ,已经忘了缘由了,她把家里的碗都扔了出去,很清晰得记得,父亲把母亲扔出去的碗笑嘻嘻的反复捡回来让她继续扔。一来二去,母亲终于没法生气了。那个时候,在我们眼里他俩好像在玩游戏一样。
有一次,父亲也发脾气,一声不吭,静得可怕。我们几姊妹都不敢靠近。母亲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逗了逗父亲,父亲脸色也突然由阴转晴了。
由于太操劳,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母亲患上了阑尾炎,医生说母亲要住院做手术才行,当时我以为就要永远的失去母亲了,每天在学校以泪洗面,上课的作业本和书本基本上就是湿的。每天回家都想问又不敢问。那段时间父亲一边照顾我们一边上班一边每天要去医院陪母亲。每天放学,父亲给我们做了一份饭给母亲单独做了鸡汤 ,专门买了很多补品放在家里,交代我们那是专门给妈妈的,不能动,吃了这些妈妈的病可以好得快一些。
不久,母亲出院了,父亲还是依然每天给母亲单独炖鸡汤,母亲都吃腻了,父亲哄着她坚持吃完那段时间。
很快,我也上初中了,选择了住宿一个星期回一次家。周末回家,没有见到父亲,母亲说父亲回重庆了,要过一段时间才回来。没有具体说父亲回重庆干嘛了,只是会每天给父亲打电话 问他的情况。频繁的联系重庆这边的亲人,交代我要给弟弟妹妹做好饭,她要上班,整个暑假他们都在吃我做的酸辣土豆丝,刀工也有所见长。后来才知道,父亲患上了支气管炎和肺结核,那段时间是回重庆做手术的。有半年的时间母亲一个人撑起了家里的所有开支,独自承受压力和所有的担心。
很快我回重庆上大学了,相聚的时间基本上只有暑假和寒假过春节。有一天妹妹在微信上告诉我她被撒狗粮了,父亲因为有事情回老家,给母亲发消息说“:老婆,我好想你哦”
母亲回:“想你就快点过来”
现在我大学毕业出来上班四年了,和家人团聚聊天的时间也只有春节过年了。平时沟通基本在微信上了,情人节 七夕节 生日 ,关于表达爱意的节日父亲不会缺席,都能在朋友圈看到母亲晒父亲给她发的心意。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要养大三个孩子,赡养两个老人 ,压力可以说不是一点的大。去年过年母亲和我们聊起那段最难熬的日子,其实父亲很多次都告诉母亲想放弃了,不想在外面拼了,实在是太难了,眼睛水都忍不住往外流了,送我们几个读完高中就行了。母亲没有正面反对父亲,只是暗暗的坚持,父亲很多次都收拾回家了待了一段时间了,母亲还是按兵不动,没有办法父亲拗不过母亲,只有走拾起行囊去母亲身边继续努力。
这就是我父母的爱情,他们是对方永远不可被代替的那个人,始终温暖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