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于一个城市的观察和诉求是不一样的。年轻时几次来成都都是三过草堂而不入,觉得枯燥无聊,而此次第一个闪过兴头的却是它。或许这也是缘分吧,细想下来倒也没有什么愧疚自责的,不懂急躁的岁数来了也是白来,何必浪费那个时间和精力。
年轻的时候,喜欢大海,喜欢草原,喜欢花草,喜欢那些不用大脑的简单轻松的快乐,如今岁数见长了,觉得那些东西到底单薄了些,毕竟@胸中有丘壑,眉眼寸河山”不是那些简单的东西锤炼和积淀出来的。笑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从容淡定,都是读过的书,见过的人和遇过的事儿的质变。当意识发生改变时,你就会转向一个以前你不以为然的方向,所以这次我来到了杜甫草堂。
来杜甫草堂的两大感受是敬仰和难过。敬仰于圣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难过于诗人颠沛流离,身心劳苦。有些不忍心看杜甫清瘦的雕像,看时心会隐隐作痛。也像其他游客一样摸了摸诗人的双手,但心中不是在渴求也有一双写出华美文章的的双手,心中盈满的是对诗人怜惜和感恩。
人们从来不会忘记那些真正关心在乎他们的人,所以哪怕历经数代,大家依然怀念他,携儿带女的来参拜他。把诗人忧国忧民的高贵品质传下去,或许这就是对诗人最大的宽慰和尊重,而我能做的就是心怀诚意的走到诗人面前了解他,细品他的诗作,帮助孩子理解诗人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