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篇文章,我不由感叹,学生写的比老师都好。
于是就转发在到这里来了。
忆童年,最是稻香满陂田
陂前清水边,疏风摇碧浪。着蓑戴笠唤夕阳,只是盼丰收。水鸟掠田过,牛哞伴短笛。穗头花绽露微黄,朝耕继暮耘。
——题记
檐上的瓦斑驳了青苔的碧意,吱呀作响的木门轻诉岁月的悠长。田间小溪灵动的身姿在碧叶掩映、花香萦绕间静静流淌。
河流两岸的人们,在鸡鸣犬吠中劳作,日复一日,恬静淡然。在这小小的村庄,我走过了孩提牙牙学语的烂漫,走过了十五载幸福的时光。
稻秧绿·疏风碧浪
夏日的阳光褪去和煦的温柔,绿树芳草染上明快亮丽的翠绿。盎然生机涌动喷薄,屋后的小溪水潺潺注入各家的田地。沉稳缄默的土壤变成如镜的水面,映出天空的明净空灵。幼小的我坐在田埂上看爷爷弯腰插秧,在心底暗暗惋惜,水田纯净无瑕的美丽被秧苗破坏了。我曾在蒙蒙细雨中摘野花、捉小虫,看水田泛起千点万点的涟漪,看晶莹剔透的水珠在稻叶上滚动;我曾在夕阳下的小溪里摸田螺、捕鱼虾,任凭父母一遍遍呼唤也舍不得回家;我曾脱了鞋袜在稻田中东钻西跑,深一脚、浅一脚在水田的淤泥中留下串串欢笑,被爷爷拉出后嗔怒呵斥,却是全然不惧,而后眼珠一转,又有了调皮玩闹的主意。
蛙声蝉鸣中,日子一天天过去,那满畦的水稻渐渐长高,颜色从青涩转向微黄。只比水稻高一点儿的我每每在田埂上漫游,总与那稻香撞个满怀。
稻谷黄·岁稔年丰
夏秋之交的日光依旧炽烈,爷爷一身黝黑干练,筋骨虬结,戴一顶陈旧的草帽,手中的镰刀布满岁月的痕迹,闪着锋利的光芒。爷爷弯腰搂住稻子,手起镰刀落,砍断、捆扎、脱粒……只需几天,满畦稻子定被收割殆尽。风谷车的轱辘轧轧转动,轻飘飘的稻糠从它的尾部飞扬而出。漏斗沙沙作响,箩筐中,黄灿灿的稻粒潮水般涌落。接下来,便是晾晒。家家户户在村中的空地,铺开篾席,四角用大石压住,倒出谷粒,再用木耙铺平。一时之间,黄灿灿的稻粒铺满地面。在阳光的烘烤下,浓郁的稻香四处冲撞,恣肆汪洋,直往人们鼻中灌去。孩子们东跑西窜,大声叫喊,驱逐偷食的鸟雀。老人们聚在一处,言笑晏晏,一张张布满沧桑的脸上,漫溢着欢欣与满足。
过得数日,便可见到爷爷骑着三轮车,吱吱呀呀地从镇上将脱好壳的新米拉回。我蹦蹦跳跳一直从村口跟到家中,在灶头流连不去,定要看奶奶将新米炊熟。手中捧起一碗香喷喷的米饭,竟然不舍得吃一口——这一碗新米饭的滋味,胜过任何珍馐佳肴。
柳噙烟,花染梦,在乡村度过的美好童年似一曲悠悠的歌谣。回眸处,阡陌间的姹紫嫣红宛然如旧:一畦畦绿莹莹的水稻仍在夏日的阳光中摇曳,一筐筐黄灿灿的稻粒仍于晚风中惹得鸟雀盘旋。
炊烟袅·国富民安
我将那任性娇蛮、无忧无虑的童年尽数给了岁月。爷爷的身子依旧硬朗,头发却已染满了白霜,他仍然日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暑气蒸足,天光灼背。落日余晖中,他归家的身影虽是疲惫泥泞,神情却满是欢欣满足。
又是一载丰收时。一畦水稻,凝聚了一部民族史、千载民族魂。烨烨之禾,安乐吾民,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成就举世瞩目;亭亭之禾,巍巍吾国,无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创造了以全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22%的人口的奇迹;“三农”问题愈加被重视,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绝不动摇;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
只愿,縈系了我整个童年的浓浓稻香,能令中华大地永远“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能让民生安居,国业日新!
绿波春浪满前陂,炊烟袅袅,蛙声阵阵,隐隐稻香处处闻。
极目连云耙稏肥,穰穰满家,岁稔年丰,人人喜乐满农家。
——后记
(指导教师:徐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