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走进“云水禅心”至今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都很期待一天中最后的一节课的时光,因为只有最后一节才跟我们的下班时间合拍。
(一)
或许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或许是因为内心的一种召唤或者是“信念”,无论刮风下雨,我非常珍惜每一次上课的机会,包括昨晚——印象中这是第三次“冒雨”去上课,第一次是在柴老师的感召下:那天放学,天依然下雨,电话问柴老师去不去?得到的回答是人家已经到了,并提醒我我家可是离得最近的,她那么远都去了。听明白了,从此,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再遇下雨天,不再问,一定“风雨无阻”,感谢柴老师感召的力量,已经转化为己有的力量。
作为一名老师,或许是职业的习惯,突然会将这样的事与“教育”联系起来,想到昨天还在“哈弗家训”公众号读到一篇关于孩子“挫折教育”的文章。回忆自己上小学那会儿,每遇下雨天,教室里就会有好几个位子是空的,再回想自己当老师的日子,是不是有些孩子也是如此?甚至有的家长也是这样?来看看下面这张图片:
的确,无论大人与孩子,都应从图中文字领悟到一些东西吧!
(二)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昨晚瑜伽课,我有一个非常大的收获就是: 在做“下犬式”和“斜板式”动作时,我终于找到“五指抓地”的感觉了(有机会会把两个体式图片补上)。我很惊喜,因为这意味着,我不再把重心放在“手腕”上,而是正确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和要领。而且,是在这样一个下雨天。
我在想,几乎每节课两个动作下来很多学员共同的感受就是:手腕痛,包括我在内。这时老师会告诉学员并再三强调:五指紧紧抓地,五指一定要用力,把重心放在五个指头上而不是手腕上。可是,事情往往是这样的:明明知道老师“强调”的就是“五指用力”,可为什么一到做时就身不由己又把重心落在“手腕”上?这个问题,终于在昨天晚上得到了满意的答案。这个答案也是燕子老师再三强调的:“怎么才能使五指用力抓地?首先五指打开,如果可能,试着最好把大拇指与小指在同一水平线上。” 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我在尝试中真正找到了感觉——五指用力抓地,能够有力推地了。这也让我突然领悟到:原来平时自己的拇指与小指根本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是全部朝前的方向,这也意味着,我的五指根本没有最大限度地打开。这下终于恍然大悟了。
没想到,责任心极强的燕子老师或许看到大家做动作时的共性问题,所以下课后,忘记外面还下着雨,毫不吝啬自己的时间再次和大家示范讲解,而我呢?听到依然有学员说感觉自己还是“手腕用力”,也就趁机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着重分享并示范“大拇指与小指在同意水平线”的要领。这下,所有人都开始行动找感觉了,一定是“有感觉”滴。看来,这下雨天上课,是不是更“有感觉”?
还有,在回家的路上及睡觉前,我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无论怎样的学习,“教”与“学”都是相通的:教什么(目标)?如何教(方法)?比如这节瑜伽课,就我提到的两个动作,大家都知道要教的是“五指抓地”(目标:让学员学会五指用力),可是如何教?(方法)或者说,学员如何学(方法)?虽有示范,但没有具体说明,学员肯定是有点混沌的。换句话说,学员知道要做什么,但不知道如何具体地规范地准确地怎么去做。
所以,通过这样一个例子,我的领悟是:
1.课堂上,老师精准的语言表达很重要。
2.除个人天赋或对某一学科的敏感度,老师“教”的方法与学生的“学”的认真度决定学习质量的高低。
3.任何学习,当学生(或学员)通过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中的“良性循环”必然发生。
4.当学生感受到被老师“关注”时,便会倍加激发出学习的动力。
5.任何学习,内在的力量远远大于外在的力量,重要在内心的真正觉醒与自我认知。
20170926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