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一直在读《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前面几章都没有太大的感觉。当读到“第八章策略——孩童识状态的外显行为”,对里面的内容深有感触。
本章共列出当我们争取想要的事物不得的时候,为了摆脱恐惧和痛苦所采用的七种策略:要求和指责(锤子)、操纵(钩子)、罪恶感(生命轻羽难以承受之重)、报复(刀子)、矫正(螺丝起子)、视而不见(眼罩)和放弃(倒置的乞钵)。作者先是理论描述然后举出实例分析这些策略是如何显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并阐述了这些策略对我们亲密关系的危害性。最后提出我们想要内在成长,只有面对恐惧和痛苦,而不是无意识地采取这些在孩童时期为了得到想要的而采取的策略,那就是滋养内在空间。
作者也非常详尽地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滋养我们的内在空间。这种滋养方法,就是“静心练习”,步骤如下:“愿意为自己花点时间进入到自己的内在空间,观察呼吸、感受身体的各种器官、看着思维或是什么事都不做,只要看着,感受着自己的情绪流动。”实际上,这种静心练习跟我们佛教和道教里的打坐相类似。只不过,打坐更加严肃一些。但是,我认为,效果是一样的,都是寻求内心的平和宁静。
上面的几种策略,我想很多人都用过。我用的最多的是第一种,要求和指责,也就是锤子。这么多年来,不管对爱人还是对孩子,还是其他亲人,只要有不满意的,我都是用“要求和指责”这把大锤锤向他们。
爱人要留在北京,我辞去好工作跟随他。在我再次求职不如意的时候,我将自己的一腔怨气一股脑地撒到爱人身上。我没有好好承担失业带来的痛苦和恐惧,而是把指责抛给爱人,一锤一锤地锤在他的心间。正如书中所说“指责,每个人都会”。但是正是这种无休止地指责和抱怨,破坏了我们之间本来很深厚的感情。
“真诚地表达自己还是指责别人,只是一线之隔。我们很容易就陷入攻击对方,而不是仅向他表达自己的痛苦和挫折感受。”我正是这样,没有学习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指责和抱怨爱人。因为指责和抱怨最容易,而诚实面对失业带来的恐惧和痛苦却是一件难事。而孩童时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是这样表达的,因此这种策略在我长大成人后,于是无意识地套用了。
在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上也是如此。平时没有好好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当她考试不好的时候,我砸向孩子的又是一把大锤。我自己不能如实地面对自己教育无力的恐惧和痛苦,只好将这样的恐惧和痛苦掩盖起来,化作指责和抱怨抛向孩子。这样无意识地指责和抱怨破坏了我们之间本来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
以前我将自己的这种状态归结为性格不好,脾气不好。读了这一章,才知道根源在哪里,感觉豁然开朗。细细分析自己一系列的言行,确实如文中所说的,不过是孩童时期养成的模式延续至今而已。
孩童时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可以乱发脾气,哭闹喊叫。长大成人后就转化为具有攻击性的指责和抱怨,以为这就是得到想要东西的唯一途径。另外指责和抱怨可以避免承担责任。
认清了这一点之后,在生活中我有意识地避开这个策略。一旦有指责和抱怨地冲动时,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做静心练习。只是我身体上用的是打坐的姿势,然后观察自己的呼吸或感受身体的各个器官,慢慢地心静下来。那个暴躁的恼怒的举着一把大锤的我的内在小孩慢慢放下了锤子,随之露出了天真灿烂的笑容。我,能抚慰控制自己的内在小孩,而不是让内在小孩来控制我。
改变别人很难,但是改变自己更难。可是如果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就成功了一半。当我在一次次静心练习后,后来遇到事情时情绪越来越平和,有时候都不需要静心就能保持平静。当我改变了之后,爱人孩子也变了。
生活中没有了指责和抱怨,原来是这么幸福和美好!以前再艳丽的花我都看不到它的美,多悦耳的音乐我都觉得是噪音。现在,那枝头的一抹新绿也会让我惊喜,叽喳的鸟鸣我也觉得那是优美的乐曲。
我的锤子人生终于终结在春暖花开中!在百花争艳、百鸟争鸣中迎来了我的幸福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