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第十三章 成功的秘密
概要内容
1.历史有时候就是选了一些完全出人意表的道路
2.很多时候,历史学家可以描述『如何』,但不能描述『为何』
描述如何的时候,是要重建一连串从一点导致另一点的事件顺训;至于要解释为何的时候,则是要找出因果关系,看看究竟为什么发生的是者一连串的事件,而不是另外一连串的事件。
3.真正最知道当时情况的人(也就是活在当时的人),正是最看不出历史走向的人。
历史的铁律就是:时候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
4.历史就是一团混沌,历史就是无法解释得斩钉截铁,无法预测得十拿九稳。
5.一级混沌值得是『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天气预报属于以及混沌;二级混沌是『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市场和政治属于二级混沌。
6.历史不像是物理学或经济学,目的不在于准确预测。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7.历史的选择绝不是为了人类的利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历史就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进展,而原因就在于『利益』并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
8.寄生虫说,文化就像精神感染或者寄生虫,而人类就是毫不知情的宿主,只要诉诸能够或者让寄生虫继续繁衍,寄生虫很少关心宿主的情形。
按照这种说法,文化并不是某些人为了剥削他人而设计出的阴谋,而是因为种种机缘巧合所出现的心理寄生虫,从出现之后就开始剥削所有受到感染的人。
9.迷因学假设,就像是生物演化是基于『基因』这种有机信息单位的复制,文化演化则是基于『迷因』这种文化信息单位的复制。而所谓成功的文化,就是特别善于复制其迷因,而丝毫不论者对于起人类诉诸的成本或利益。
10.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基石不是迷因,而是『话语』,只要他们也同意,文化传播时并不考虑人类的利益。比如民族主义
11.博弈论,在有多位参与者的时候,某些概念和行为模式可能对『所有』参与者都有害,但就是有办法继续存活下去。军备竞赛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12.无论是博弈论、后现代主义还是迷因学,『提升人类福祉』绝不是其主要目标。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史上最成功的文化就一定是对智人最好的文化。而就像演化一样,历史的演进并不在于生物个体是否幸福。
13.历史就这样从一个岔路走到下一个岔路,选择走某条路而非另一条的原因总是神秘不得而知。
读后感
1.生活在其中的人,正是最看不出历史走向的人。
所以笑来老师说,要生活在未来,而不是生活在当下。
虽然大的历史走向无法预测,但是在大趋势下个人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个还是可以预测的吧。
未来,比如超级大城市,比如人口聚集,比如大组织瓦解,比如忘年恋流行,等等
2.我们的历史课程,总是想找出历史事件中的必然联系,一定要弄清楚一个因果关系,如果对那个时代了解得比较少的话,确实可以做出明显因果的联系,但是了解越多越对其中涉及到的诸多元素不那么确定了,历史发展,有的时候,可能就是偶然的一个事件,结果影响了整个走向,这种例子还挺多的。
3.研究历史并不是用来预测未来的,而是扩展视野的,知道现在种种绝非必然,知道未来可能有多种可能。
仅仅是知道『现在种种绝非必然』这一点就很可以了,我们所形成的文化、民族、习俗、传统等等,绝非必然,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可能就是一种偶然因素,既得利益者发现并利用了这种偶然因素,并加以放大,然后才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所以,不要对文化中的种种束缚低头,那个东西可能并非铁板一块。
4.有时候历史的选择也好随意啊,就像两个国家的战争一样,我们以为是两个国家最聪明的大脑们做出的最聪明决定,实际上,可能不是,可能也很随意。
最近看《硅谷》也有这种感觉,一种大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很可能是领导人在鸡尾酒会的时候,看另一个人不顺眼,要教训他一下,而制定出来的。
我们所想的那种,经过深思熟悉符合所有人利益的做法,可能实际情况并不是那样。
而且大多数人,在面对重大决定时,并没有深思熟虑,比如,在菜市场买个菜都要讨价还价,淘宝上买个鼠标也要精挑细选,但是面对重大人生选择或者买个房之类的大事时,往往是不够慎重。
这个是要说明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或许是,历史的发展是稀里糊涂的,而人生有时候也是稀里糊涂的....
随机漫步的傻瓜,随机漫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