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第24章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齐:即齐国。周初封姜太公于齐国。疆域大致在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东靠海,西南和莒国、杞国、鲁国等国接界。
北和燕国接界,西和赵国、卫国接界。国都在营丘,后迁至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市)。春秋初期,齐桓公为五霸之首,而教化水准却有待改善。
齐国之所以叫“齐”国,历来争议不断,“齐”的甲骨文像三滴水,又像三粒麦粒,也像三个箭镞。
《史记》这样解释:“齐所以为齐,以天齐(渊)也”,这里的齐是“脐”的通假字,齐国人认为齐国在天下的中心,所以把齐国临淄的一处泉水叫做天脐泉,齐国的“齐”由此而来。
有人认为齐的甲骨文是由三粒麦粒组成,齐国是最早种植麦子的国家,所以“齐”字由麦粒组成。
也有一种说法是,齐的甲骨文表示三个箭镞。齐属于东夷,东夷人善射(“夷”字由弓和大组成),甲骨文齐字的三个点应该代表箭镞。
在今天山东的临淄市,考古专家曾发现了大量的夏商时期的铁器,证明了齐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炼铁技术的国家。这也可以作为甲骨文齐字的三个点就是三个箭镞的证据。
鲁:会意字。甲骨文从鱼,从口,“口”象器形。整个字形象鱼在器皿之中。本义:鱼摆尾。后引申为“任性”,“无拘无束”等意。如《论语》:“参也鲁。”
凡从鲁之字皆有上列之本义或引申义。如橹:舟船尾部一种推动船体前进的船具,系仿生自鱼尾,使用时左右摆动,像鱼儿游动时的摆尾。
又如撸:左右打耳光。这时,打人的手臂左右摆动,打在人脸上,发出啪啪响声。撸还表示上下反复的动作,如撸串。
又如噜:左一句右一句地说着刺耳的话,其效果等于用手臂左右打人耳光。
又如瀂:即卤,因为卤液苦涩,需要加水淡化才能利用,加了水之后,则必须用手或木棍左右来回搅动,使其匀质化,故其字亦从水(液体)从鲁(来回搅动)。
这里的鲁即鲁国。在山东省南部,都城在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周公旦于鲁。国名“鲁”是武王所赐,意为“鲁国要像鱼儿那样生活在东夷之海中,用摆尾的方式扫荡敌对势力。”
鲁国之封是周王室经营东方的重点、难点,周王室对此有充足的信心和充分的心理准备。鲁国在各国中以重视教化闻名。鲁国于战国时代为楚国所灭。
道:此处所讲的“道”应是先王之道,是周王朝治国安邦之道。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 “齐国一旦变革,就可以达到鲁国的文明程度。鲁国一旦变革,就符合文武之道了。
在春秋时期,齐国是姜尚的封地。姜尚带去的是道家文化,迅速发展了经济,开创了制盐业,冶金业。政治上实行改革,成为当时最富强的诸侯国。
与齐国相比,鲁国是周公的封地,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但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保存得比较完备,是真正的“礼仪之邦。”
所以孔子说,齐国再加强文化上的变革就达到了鲁国的样子了,而鲁国再一变革,就达到了周初时的理想社会了,这反映了孔子对周礼的无限眷恋之情。
朱熹《集注》说: "齐俗急功近利,喜夸诈,乃霸政之余习; 鲁则重礼教,崇信义,犹有先王之遗风焉。”
孔子提倡仁政风气,反对霸政陋习,他肯定齐鲁之变,实则就是提倡仁爱。霸政的陋习就是急功近利,将国家功利表面化,将人民福祉肤浅化,致本末倒置,轻则使人民饥寒交迫,重则使生灵涂炭。
陋习难改,需要长期教化,因而孔子寄语鼓励与厚望而有此语,以期将陋习根除, 造福后世。
齐鲁之别
周朝的分封制度将姜子牙和周公分封到了齐鲁两地。此时的齐地是未被教化的东夷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姜子牙本来就是东夷人,作为外臣,他自然就被封到了齐国,在他的统治下齐国慢慢变得强大。
夏商时期,东夷人经常骚扰中原地区,夏朝太康时期,东夷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就曾攻打中原,篡夺了政权,不准太康入国,并建立了“穷朝”,直到少康时期,在有虞氏,有仍氏等部落以及自己夏朝遗民的帮助下,夏朝才复国成功。
商朝的灭亡也和东夷人有关,商纣王为了扩张土地,派出十万大军去攻打东夷地区,周武王也就是乘这个机会,进攻商朝都城朝歌,而那些十万大军没有回来勤王,不知所踪,商纣王兵力空虚,招架不住,于是身死国灭。
作为“百家之宗”的姜子牙被封在齐国,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他对付东夷人,让齐国作为中原地区的屏籓,比如,商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的莱国,长期和中原王朝对峙,姜子牙的齐国刚立,就被莱国袭扰。
《史记·齐世家》中记载的“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最后,莱国被齐国打得不断迁徙,于齐襄公时期,莱国彻底被灭,如今,山东境内还有和莱国有关的莱山,莱河,蓬莱岛等地名。
孔子参与“夹谷会盟”时,齐国曾安排莱人表演野蛮原始的土著舞蹈,想以此乘乱挟持鲁国国君,后被孔子识破。
齐国还被周天子任命为东方的诸侯长(方伯),监督管理东方地区的诸侯国,协助周天子管理天下,齐国有相对独立的杀伐权,齐国先后消灭了周边的祝国、遂国、宋国、纪国、谭国、任国、鄣国、薛国等诸侯国。
齐国靠海,资源丰富,所以盐业、渔业、冶金业都非常发达,在经济上一直领先,直到战国后期,除了在军事上不如秦国,其他方面都不输给任何一个诸侯国。
考古发现,世界上第一件铁器就发现在齐国,据历史记载,世界上第一座官办妓院在齐国,第一个官办高校——稷下学宫也在齐国。
鲁国的地理位置在山东中部,比齐国所在的东部位置更加优越,更靠近中原地区。鲁国的地盘原属奄国,武庚叛乱被平定后,支持武庚的奄国也被消灭,奄国故土遂被分封给了周公,重新命名为“鲁”。
周公作为皇室宗亲必须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所以鲁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周公的儿子伯禽。
伯禽在鲁国推崇周礼,而鲁国也成为了春秋时期唯一一个可以和周朝使用同等规格礼仪的诸侯国。
鲁国起初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极、项、须句、根牟等小国,并夺占了曹、邾、莒、宋等国部分土地,成为“方百里者五”的大国。
国力最强时,鲁国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山东定陶一带,其统治核心区大多位于今山东济宁境内,亦包括泰安南部宁阳,菏泽东部单县、郓城,临沂平邑等市县。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
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时期是鲁国最为强盛的时期,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鲁僖公更曾领导诸侯抗衡过楚成王与晋文公。
直至战国初期,仍有数个诸侯国向鲁国进贡。鲁定公时,为了弘扬和继承周礼,鲁定公特地安排孔子携其弟子去周地“留学”,参观和学习周礼,学成归来后,孔子负责主持鲁国的祭祀,成为“礼学大师”。
鲁国成为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齐鲁之间的发展差异,一开始就被周公料中了!
伯禽到了封地后,三年后才去京城述职,苦等了儿子三年的周公旦有点不高兴了,他问儿子:“为什么现在才回来汇报工作?”
伯禽说:“我到鲁国后,一直遵照你制定的礼乐制度,仿照周朝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让民众改掉不良习俗,将周礼推广施行,前后用了三年多时间,所以直到现在才回京述职的。”
姜子牙受封齐国后,只用了五个月回京述职时,周公旦也问他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把一个烂摊子给治理好了?
姜子牙说:“我简化了齐国君臣的礼仪,政事也顺从民间的风习,所以很快就回来了”。
对比之下,周公长叹一声说:“一国的政事若不简化易行,百姓就不肯亲近。若为政之道能平易近人,那么民心自然会归向朝廷的。唉!将来鲁国一定会败给齐国。”
多年之后,周公旦的预言还真就成了现实。 不过,鲁国虽然在经济上不如齐国,但在民风教化、礼仪文化方面,鲁国的文明程度更高,这也是山东简称鲁而不简称为齐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