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章句上》:
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齐景公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他是一个大国之君,一个人既不能够发号施令,你又不能够欣然受命,就是接受别人的命令,这样的人,他自取灭亡。这句话我觉得说得蛮深刻的,一个人你要认识到你的地位,你是能够发号施令呢,还是能够接受别人的命令呢,反正你要占一样。你要么很有能力,你看得很清楚,你能够掌控全局,你就可以发号施令。如果你做不到能够发号施令,你要能够受命,接受别人的合理的命令。你去做。那你又不能发号施令,你又不能够虚心的接受别人的指导。那你要干什么呢,你不是自取灭亡吗。齐景公是从国与国之间的交际来讲这个问题的。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啊,这个国家如果能够做霸主,就发号施令,你不能做霸主,你就老老实实,听从别人的安排。国际之间就是这样。其实一个人也是这样。我们经常看到现在一些年青人,他既不能令,又不能受命。他没有这个能力来主宰一件事物的方向,不能做指挥的, 但是呢,他又不受命,他养成对抗上级的一种不良习气,那这样的人注定命运坎坷。他不能够守住他的位。
其实一个小孩也是这样的,这个小孩,他能够发号施令吗,他肯定不能发号施令,他还那么小,还什么都不懂,而且动物性还很强,他怎么能够发号施令呢,他怎么能够决定怎么上学,到哪儿上学,读不读经,怎么读经,他怎么知道呢,他不知道的。如果一个家长让这个孩子去做主,等于说让这个孩子去发号施令,但这个孩子又不能发号施令。他同时养成了一种不服从命令的习惯,他就自我中心,所以就培养出这种孩子既不能令,又不受命,等于是让他自取灭亡。
所以我们很多家长,看上去是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中心,美其名曰爱孩子,尊重孩子,实际上是把孩子推向,既不能令又不受命的泥潭,让这个孩子不泯自亡。我告诉大家,很多孩子是这样被浪费了,是这样被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