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受邀计划参加拍摄《大藏经》的公益片,我想我应该不会想到旅行到这里。这里是平均海拔在2700米以上的叫“华北屋脊”的地方。从南台普济寺到古南台云集寺,到西台的法雷寺到中台的演教寺,再到北台的灵应寺,最后到东台的望海寺。
山路十八弯,石头路上一路颠簸,山顶还有未消融的积雪,冷风嗖嗖的吹,吹得我头疼厉害。
梦参老和尚说:能到五台山,需要修七辈子的福报,很不容易啊。
是啊,实路易找,心路难觅。来这2000多年的五台,见五百年的苍柏,见一千年的经卷,见虔诚者的一份执着,见布施者的一念慈悲,见修行者一次又一次的匍匐,这是多有福报的事啊!在狮子窝还看到了塔顶的佛光。
又回到这台怀小镇,五一里的车水马龙不见了。
这是一个有些佛教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它吸收和兼容着多个朝代多种宗教的文化元素。青庙与黄庙共存,汉与藏共生,佛与道共融。它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又正是佛教里有容乃大的精神境界的一种体现。多元文化的共存共生,给这圣地以祥和。
在我们南方阳朔的西街到处可见的是酒吧,而在这华北屋脊下的台怀随处可见的是寺院。
每一个峰回路转处,总会在不经意间与古刹圣迹相遇。那红墙绿瓦,那青石白塔。
这里没有雾霾,没有喧嚣,
有蓝天白云,有宁静祥和。
这是慈悲的佛祖留给红尘中的一片净土。
在这华北屋脊的苍穹下,
有晨钟暮鼓,有墙角风铃,有天空飞鸟,有天籁梵音,还有连绵群山,有未消融的积雪,还有云游的僧人和那些虔诚的信徒。
上菩萨顶时结识一个来自宁夏的姑娘,她已皈依。我们走到菩萨顶寺庙的台阶前,她说“我们一起跪拜上去吧”。
我看了下台阶立马拒绝了。她把手中的莲花灯给我,让我帮忙带上去。108个台阶她一步一叩首的跪拜了上去。
我问她:你腿疼吗?
她回答:跪习惯了,不疼。
我问:你为什么要跪拜着上来呢?可以不吃的苦啊为什么要去吃?
她回答我:我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跪拜,但我是为了忏悔。
我问:你忏悔什么呢?
她说:忏悔我做过的错事。
我没有再问了。
信仰是什么呢?信仰是让我们有原则有标准有人生的方向。
宗教的力量就是会让虔诚者发自内心的从道德层面自律自己的言行。
我对虔诚又多了深一些的理解,虔诚就是忠于本心的那种极致的认真态度。
每个人的虔诚都有自己的初心,她的朝拜为了忏悔,我的朝拜是为了挑战我自己。
在下来菩萨顶的途中遇到一个衣服打着补丁的僧人。
他看着我,我看着他。
他很小心的说:我想和你结个缘。
我还是听清楚了,也懂他的意思。
我从所剩不多的钱包里布施一点钱给他。
我问他:师父,从哪里来?
他告诉我:九华山
我走了,走了一段我回头看,发现他还在看着我。
我对僧人的敬意是来自于我开始能读懂一些佛经之后。就如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样,僧人是未来的法师,是佛法的传承者。
我对佛祖的敬仰也是开始于我能读懂一些佛经之后。对那浩瀚如海的智慧的渴求和敬仰。当你越能明白一些东西后你会越敬畏。我没有把它当宗教,所以对戒律戒规我没有那么深的认识和敬畏。
在这宇宙间我敬畏更高智慧的存在,佛法,它是能实实在在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智慧和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