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到《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中“给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一小节内容,书中关于女博士杨果的新闻,让我觉得父母确实不应该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安排,过多的干涉带给孩子的必然是被剥夺自由的痛苦和自己能力的丧失。试想这样的孩子,你还能指望他独立吗?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认为除了父母在家不应该过多干涉孩子自由之外,在学校老师同样也应如此。有人可能说学生的年龄还小,很多事都不知道是否正确。对此我的思考是不应该过多干涉并不代表着完全放手,我们应该把握好一个尺度,在大是大非的选择性问题之上,如上课遵守纪律、按时上交作业之上可以作出明确的要求。
在当下,“双减”政策实行之际,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减轻孩子的负担成为了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意味着学生有了实现自我价值、表现自我的机会,而我们需要做到,只是一个建议者、一个从旁协助的角色,给出自己的建议,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的乐趣,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那么该如何给孩子留出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呢?我认为在学校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主要分为两部分,即课堂与课后。
首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给予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对于孩子们的想法要作出正确引导。因为孩子们的学习处在不同层次的原因,每当结束一个问题或者知识点之后,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约3—5分钟),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消化、查漏补缺,将这个知识点进行彻底消化,如此下去,学生才会越学越轻松,产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课后时间,我们需要充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课后时间进行合理利用,制定属于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将课后学习与玩乐的时间分开,让学习与玩耍得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