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会觉得语文课没意思?在我看来,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知理念比教学技能更为重要。观念问题解决了,技巧方法是可以通过日积月累习得的。语文课是思想课、智慧课,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课或阅读理解课。虽然积累和理解也很重要,但语文课不是仅仅教说话、分析语言特色或者死记硬背一些东西来应付考试的。当然,语文需要阅读理解,但阅读理解是个性化的,是有多元空间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在我看来,语文是教思想的,是教思维方法的,最终是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获取生活智慧、谋求幸福。虽然积累记忆和阅读理解对考试很重要,但只有深刻理解并进入思维深层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语言背后的东西也许比语言本身更为重要。作品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水中的冰山一样,在表层下面潜藏着更大的秘密。
真正的学问是和生命结合在一起的。如果考试时有用,考完就忘掉了,这样的知识是没有价值的,仅仅是考试所需,而不是生命所需。那么,这样的教育对学生的生命就是一种徒劳。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能只关心语言,更要关心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这需要教师自身的文化自觉,让学生具有独立意识和审辨性思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人格精神的成长发育。比如我们要求学生都背诵的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虽然这句话比较符合人性,但仔细分析,这句话其实存在悖论。如果一个人做平民百姓时只顾自己,只有成为“人上人”时才考虑天下的事情,那么杜甫是不是应该被批判?因为他不管穷达都考虑天下的事情。从现代社会来说,如果每一个人都只“独善其身”,那么,这个社会就毫无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