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三角打工的日子里,每天似乎都在忙碌。唯有春节放假的时候,才难得的了闲下来。可人一旦闲下来,就很不对味。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尤其常年在外飘泊的游子,思乡是免不了的。
开放的珠三角,并不能很好的安放外来务工者的灵魂。繁华的大都市,我们身在其中,却没有归属感。
一到春节,思乡的情绪开始泛滥。乡愁,不只是一张返乡的车票,以及对家人的无限牵挂。乡愁啊,更是承载了游子对家乡年味的,无比真切的,无限深情的眷恋与缅怀。
故乡的年味,早已渗透在记忆最深处那阡陌纵横的山川田野之间,万家灯火里。关于故乡的记忆,年味是最难忘怀的一盏陈酿,里面流趟着一种叫作幸福的味道。
故乡的年味,是从家家户户陆陆续续开始准备年货的时候就开始发酵了。
犹记得小时候,我们小孩子总喜欢在年关时,扛着拉拉虾,(也叫虾粑,一种捕鱼的工具,用竹子编织的)背上笆篓,一块田一块田地去捕鱼。捕回的鱼放在水虹里养着,那是年夜饭需要上桌的一道菜 ,象征着家道兴盛,年年有余。
而大人们开始忙着熬麦芽糖;做荫米籽,红苕耙丝;做黄耙,粘耙,甜浆耙,猪儿耙。
猪儿粑的食财主要是用糯米和普通范米(食用米)按一定比例调匀,再用石磨碾成米浆,然后用一块干净的白布包扎好,沥干水,揉成团,分成鹅蛋大小的小圆块。每一小块都包上肉馅或糖馅,放到篜笼里篜熟就可以吃了,这是大年初一的午餐。其他的粑粑没那么多讲究,随时都可以做来吃。
大人们还会准备一些炒胡豆,炒豌豆,炒花生,这是为孩子们预备的春节期间的零食。他们还会在临近春节前去集市购买年货,除了吃的用的,还要买春联、鞭炮以及孩子们的穿戴,春节时的孩子必须穿得上一身新衣服,这是长久以来的习俗,讨喜。
小时侯,差不多每家每户都得杀猪过年,用其中的一部分来做腊肉、香肠,这也是习俗。
最让小孩子们念念不忘的是家家户户都要做的炒米糖。炒米糖的品种很多,有红苕耙丝的,有芝麻的,有花生米的。一般人家都用红糖,稍微有钱一些的讲究一点的人家喜欢用白糖来做,做出来的成品颜色更白净。他们还会做一些成本高些的麻片,主要是用红糖、炒花生、炒芝麻、麦芽糖做成。
每次做炒米糖时,最高兴的就数我们这些小孩子了。所有的边角料,因为切割后的形状不规则,不便于包装,所以大人们便“恩赐”给我们,我们可以畅开肚子随便吃。
年夜饭一般从半下午就开始吃。吃饭前照例是要先放鞭炮,然后将刀头、敬酒敬天地 ,敬祖宗,祈福。
这体现了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传达了古人对天地的敬畏之心,以及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思想内涵。
大人们总喜欢捉弄小孩子,他们总是说吃年夜饭别喝汤,否则一年内每次去亲戚家窜门都有可能会被淋雨。
我早早的就看出了他们的阴谋,要真不能喝,你做它干嘛?况且,你们大人不也都是喝了烫的吗?曾经的你们欺骗那时我小,读书少,你们总对我说,小孩子吃水煮的茄子不能只吃芯不吃皮,多吃皮不怕蚊子咬。我信你个鬼。再说了,凳子不够坐的时候,你们老说站着吃饭个子长得越高,也没见你们有多高啊?也就是骗我让座的小把戏而矣。还有,如果真的能惹来雨,那天干旱灾出现的时候,我多窜窜近处亲戚家的门,说不定还能减轻旱情,为粮食丰收尽份力。
平安夜照例是要守睡的。大人们喜欢看春晚,我们小孩子就喜欢约出去玩。有时候实再困了爬在桌上就睡了过去,大人们自然会把我们抱去床铺。
在我们南方,春节第一天的早餐大多吃面条或汤圆。大人们早早的派发压岁钱,有的前一天晚上就发了。这一天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随便你怎么玩,大人们是不管的。
初十过后,龙灯陆陆续续出笼了。过完元宵节春节才算过完 ,而龙灯也要耍到那个时候。
小时候,每逢春节,别的节目虽然众多,比如扭秧歌、耍狮子、耍杂技,但对我来说,最喜欢的是爆龙灯。
每条龙灯出笼,所到的第一户人家就得开光。耍龙灯的有他的规矩:亮龙要礼让草龙。所谓草龙就是三五个小孩子闹着玩的,向所到的每一户人家讨几个喜钱。耍龙灯的人数必须是单数,一人亦可。亮龙一般是七节,每一节一人握一支竹把,上面燃着一盏灯,每人手不离把,这是规矩。头龙必须双手握把,向前撑着。后面的必须向后吊着,形成张力。尾龙最自由,可以左右任意摇摆。龙灯舞起来时,大家动作一致,很有动感和张力。
一条龙灯需要一个领班,叫做灯头师,负责接洽工作。耍龙灯的只管舞,别的都由灯头师负责。灯头师是个全才,尤其口才必须要好。龙灯到主人家大门前,大门必须是关上的,主人家会请能言善辩的人来出对子,灯头师必须要一一对答得上,双方互问互答,就象刘三姐对山歌一样。灯头师过了关,主人家才会开门迎龙神。
龙神被迎进客厅,先要拜祖宗,以示尊重和祝福,绵延其后人。然后放鞭炮,龙灯转三圈,从尾部倒着退出来。然后主人家摆上酒菜、瓜果、点心、茶水款待舞灯人团队。团队里还有两人分别负责敲锣和撞钵,一切行动都听从于灯头师手里提着的那盏马灯。
这也体现了民间文化、传统文化里蕴含的人文关怀、天人同一的理念。
有钱的人家请龙神,会买许多鞭炮,款待过舞灯人,就是最热闹的时候了。
舞灯人吃好后,重新在院子里舞龙灯,主人家会请一些人帮忙放鞭炮。点燃后的整窜鞭炮被放炮人紧贴在舞龙灯人的臀部爆响,有时连裤子都会着火。但大家都是图个喜庆,不会真的伤着人。看热闹的观众也不会嫌事多,都跟着瞎起哄。现在一片欢声笑语,气氛欢快而热烈。
爆完龙灯,在灯头师的道谢声中,主人家派发红包。观众们大多追随着龙灯,一家一家地看过去。
元宵也是特别热闹的,耍龙灯的人烧了龙灯,送走在神。将所有收入摆成酒席,吃完后分钱散伙。
延续到后来,大家经济宽裕了,所有收入摆成流水席,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去享用。在江南镇,有的流水席办了八九百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如今的年味一年更比一年淡,尤其身在异乡,年味更是不堪,所有的快乐与圆满都是属于别人的。
故乡的年味如此让人魂牵梦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承载了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人文关怀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情怀。这些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