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茝兰竟被芟鉏!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
[解读]
这是全文最要紧的段落之一,很多生僻字,看上去很难懂,其实意思很浅显。百度百科给出的翻译是:
可是,谁能料到恶鸟仇恨高翔,雄鹰反而遭到网获;臭草妒忌芬芳,香兰竟然被人剪除。花儿原来就怯弱,怎么能对付狂风?柳枝本来就多愁,如何禁得起暴雨?一旦遭受恶毒的诽谤,随即得了不治之症。
作者写了两组对比鲜明的意象,“鸠鸩”、“薋葹”象征龌龊卑鄙、邪恶善妒的小人;“鹰鸷”、“茝兰”象征品格高尚芬芳如兰的君子。“鸠鸩”与“薋葹”的世界不容许美好的存在,所以不择手段要将它们毁灭。
“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则是美好被毁灭的真实写照,如花似柳的晴雯遭受毁谤,病入膏肓一命呜呼。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段的表现手法,十分明显地借鉴了《离骚》,甚至直接套用其中的意象——“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等。
晴雯的光明磊落一片赤诚与可与屈子争光,这是对晴雯的讴歌,也是作者自况。
我想到曼德拉那段极具力量的话:
如果天总不亮,那就摸黑生活。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伏角落。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的人们。你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晴雯是黑暗中勇敢的发光、发声者,她不甘蜷伏、不愿摸黑生活,因此而成为众矢之的成为被炮火攻击的对象。而那些“为黑暗辩护”、“为苟且而得意”的扭曲的蛆虫们正是作者刀笔相向、高声痛骂的对象。
[原文]
故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陈顑颔。诼谣謑诟,出自屏帏;荆棘蓬榛,蔓延户牖。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既忳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
[解读]
这一句也超级有力度,“诼谣謑诟,出自屏帏;荆棘蓬榛,蔓延户牖”,造谣中伤出自屏帏之中,荆棘毒草爬满了门前窗口,其中“出自屏帏”一句在程高本中被删,什么用意自己体会,反正贾宝玉说的已很明白了——这龌龊事就是自己人干的,我的窗前内帏早已毒草遍布!
“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这一句在程高本依旧被删,谁跟我说程高本是最好的版本我跟谁急,程高本就是阉割版、和谐版,它抹杀事实,把混水搅得更混,它最大的贡献是对《红楼梦》的保全与传播,某人说它是最真实的红楼梦,我只能说他别有用心。
晴雯不是自招罪愆而丧生,实在乃蒙受垢辱而致死,贾宝玉如是说道。晴雯的那些“罪名”,真是她自作孽不可活吗?
不是!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们想让她死,她纵有一百条命也活不了,她的死有多么惨烈、多么悲壮,请看下文。
[原文]
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
[解读]
作者用贾谊和大禹的父亲鲧的典故来比拟晴雯,贾谊才华横溢却不被中用,遭到奸佞的攻击,于是汉文帝将他贬为长沙王太傅,贾谊郁郁寡欢,英年早逝。
古代有许多文人,尤其是怀才不遇的文人都写诗咏过贾谊。比如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里的“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比如李商隐《贾生》里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但是这些诗句大都体现出“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格调。可是《芙蓉女儿诔》里的“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则将作者内心无比的悲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酣畅痛快,完全不符合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可见,晴雯的惨死带给贾宝玉的是刻骨铭心的哀痛和对黑暗世道的无比痛恨。从这个句子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曹雪芹内心的悲愤。
(澎湃网 红楼梦研究 文章作者:归途如虹)
鲧是治水英雄大禹的父亲。《山海经》里记载,鲧窃帝之息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因其悲悯正直而违背上意,惨死于羽野。
《离骚》里也有“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这样的句子。而“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一句比《离骚》里的感情更加激烈,似乎是从晴雯自己口中喊出的不平之鸣。
(澎湃网 红楼梦研究 文章作者:归途如虹)
物不平则鸣,这两句激越悲愤的怒吼是作者真真假假写了数十万字后再也无法掩饰的悲鸣,他扯下了遮羞布——去你妈的温良恭俭,去你妈的忠孝悌义,F**K THE WORLD!
高贵忠直、才华横溢、嫉恶如仇的晴雯就这么死了,真真恨比长沙、惨于羽野,而手无寸铁的贾宝玉只得对景伤怀,长歌当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