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调侃俞敏洪,十年后,教育在,新东方未必在。同样的话,也适合樊登读书会,N年后,阅读在,樊登读书会未必在。当然,回望初心,樊登也会欣然接受。生有涯,用有限的一生推动了全民读书,善莫大焉。
但是,从商业模式来看,樊登读书会有它的局限性。樊登读书会的成功,抓住了两个要素:一个是在快餐阅读的时代,匆忙之中,有人帮你导读了一番,贴合了一部分人的需要。但是,深阅读的人是不喜欢的,吃别人咀嚼的饭,营养是有限的。其二是在出版如此繁荣的时代,每年新出版的书籍浩如烟海,有人帮你挑选一番,那也是不错的。同样,对书比较挑剔的人,还是会发现樊登的局限性,遗珠之处难免。樊登读书其最大局限就在于,当追随者习惯了樊登的声音和风格时,樊登读书会的发展就有局限,一周一本书,樊登老师成了劳模,全年无休,无人替代。商业模式讲究的是复制和规模效应,凡是阻碍复制和扩张的,必成为局限。多年来,樊登读书会甚至与地方卫视合作寻找讲书人,除了扩大影响力外,或许是诉求一核多心,以备复制。但是,一旦追随者形成了对樊登老师讲书的风格和语音的依赖,此类复制就有困难。
最近听复旦大学哲学系王德峰教授的课听得比较过瘾,兴之所至,上当当网搜王教授的书看,很遗憾的是只有几本教材类的书籍。全网各平台看了看,有限的几个系列讲座,确实不错,有思想有境界。再往后,估计不会有更多的东西。生有涯而知无涯!有限的人生,能留一些思想和声音在人间,难能可贵,此生足矣。
老赵是我身边近距离有思考有思想的人,喜欢他的率真,讲课时的嬉笑怒骂,更喜欢他的慈悲心,是一个有思想有趣的人。之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谈了谈老赵印象。当然,就像上面两个大佬有局限一样,老赵肯定也有局限。樊登贴着书籍,一本一本地读下去,好处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坏处是无法听其讲书时一窥樊老师的思想深处。老赵也有相似之处,哪怕是一个伟人,其思想概括起来也是有限的。无限的是,可以贴着名著、经史典籍、热点焦点新闻引发思考、传播思想。所以,当老赵说他要停下来沉下心来读一些书,写一些读书笔记,我肃然起敬!这是对追随者负责任的态度。人不学习,终究会枯竭的。这本身也是给追随者一个榜样!否则,岂不成了拿着教材讲一辈子课的老师了吗?
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先后出版畅销书《其实你不懂孩子》《学习好其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