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四)
直到农历庚辰年的十一月,柳如是才和钱谦益初次见面。
为了安置柳如是,钱谦益还特意为她建造了“我闻室”。
据说,此室之所以叫做“我闻室”,就是为了呼应柳如是的“如是”之字。佛家最著名的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通常所说的《金刚经》)的第一句便是“如是我闻”,钱谦益命名柳如是的居处为“我闻”,即出自此典。无论这种说法有没有根据,仅仅作为趣味相投的两个文人之间的恩爱小故事,多少也是有点意思的。
这个“我闻室”,钱谦益费心费力、耗功耗财,只用了十天时间就落成。
在“我闻室”里,柳如是和钱谦益并席近坐,一同进餐;两人围炉取暖,一起饮酒。那一年的冬天,柳如是与钱谦益初遇时的天气或许是寒冷的,但是,“我闻室”内的恩爱氛围是火热的,两颗相爱的心更是热烈的。
此后,柳如是有《春日我闻室》诗,其词曰: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已薄寒。
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幕容颜独自看。
珍重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阑。
行文至此,清人笔记《觚剩》的作者钮琇就此诗有所评论,他说:这首诗中,大概是柳如是离了旧人,来从新人;面对如此情景,她因极其欣喜转而生出了莫名的悲伤。想当初,与旧人交好时,那些失去的东西让人想来十分遗憾;面对新人,恍若梦寐,眼前之人,就是梦中之人,恨不得快快结发,同心至白首之年。
但是,对于清人笔记《觚剩》作者钮琇就此诗所做的评论,我有一些自己的意见:
一、就整首诗来看,其意境中所展现的心情,不是急切的焦虑,而是独守的悲凉。
二、诗题中有“我闻室”,诗句中嵌有“柳如是”,这肯定是有意为之。这表明柳如是与钱谦益的关系已经不是初遇时的轻浅,二人的情感,此时多少已经有些重深了。
三、诗中的“泪”和“愁”,就诗本身看,主要是孤守、独处造成的。猜想此时,柳如是与钱谦益处于别离状态。
因“我闻室”而起,关于柳如是的诗,先说到这里。
农历辛巳年的初夏,柳如是与钱谦益在“芙蓉舫”中结合。钱谦益一时名士,柳如是一代名伎,两人结合,当时庆典的场面非常盛大:助兴乐队的箫鼓声响彻云霄,四散的麝香兰香一直从船上飘到岸上。
迎娶当中,全都按照正规的仪式进行:新婚夫妇共食同一牲畜之肉、新婚夫妇交换酒杯而饮。
迎娶当中,各种仪式很多,作为新娘子的柳如是,也都行止得体,合乎规范,而且,那一天,在新娘靓妆的映衬下,柳如是更是比平日美了很多。虽然盖头蒙首,但是,柳如是那仪态万方的身形,又岂是一块盖头布可以遮掩地住。
柳如是与钱谦益的结合,是在“芙蓉舫”,这里面有一定的文章。猜想,因为柳如是的身份,按照当时社会的各种条条框框、礼仪规范,她是不能成为钱谦益的正室的。前文,清人笔记《觚剩》的作者钮琇提到,钱谦益遇到柳如是时,他刚丧偶,此事,还待考证,此处无法详明。根据“芙蓉舫”迎娶一事猜测,或许,这个时候,钱谦益有正室和其他侧室在,所以,柳如是也只是作为侧室、作为妾而被钱谦益收纳的。无论如何,这盛大的迎娶场面、这高调的行事作风,多少算是对柳如是的一种补偿吧!
就因为钱谦益这么高调地迎娶柳如是,三泖【古代三泖的大体位置在今松江、青浦、金山、平湖一线,是湖水相连的一大片湖荡。】缙绅对此说三道四、指指点点,物议为之沸腾。
甚至,有一些人轻薄自己,心理很不平衡,他们发狠,向钱谦益和柳如是的舟船、彩轿、花车投掷石头瓦块,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妒忌、难受和愤恨。
钱谦益大度,也有个性,不为外间的可畏人言和不良行为所动,他仍然平和地研墨展纸、挥毫抒情,他依然笑对柳如是的对镜梳妆,赋诗催妆,和平日完全没有两样,神态自如。
柳如是跟了钱谦益之后,她被看成是绛云(红色的云,传说天帝所居常有红云拥之。)仙母降临到了人间。柳如是喜欢在楼上居住,钱谦益就根据地势与庭院结构,半枕山峰,半依矮墙,在他半野堂后面构建了五列楼房。钱谦益家财不菲,所以,这五列楼房建造地金碧辉煌,雄伟壮丽。他还专门为这五列楼房题写了“绛云”的匾额。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藏书甚富的钱氏“绛云楼”。
钱谦益不但学问幽深,而且,他的藏书也号称一时之秀。话说,大江以南,藏书家甚多,但是,要论藏书的品类、数目、质量,钱谦益肯定是首屈一指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