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一部电视剧《都挺好》火了,铺天盖地到处都是有关这部电视剧的消息,真是避无可避,躲无可躲。
而颇为有趣讽刺剧集名字的背后讲述的是一个极度扭曲,但在中国社会却十分常见的家庭形态。
剧中各位主演的精彩演绎将“原生家庭”一词再一次推到了数以亿计电视观众的眼前。
最近几年,“原生家庭”一次出现的频率高到令人发指,它与属相,星座一样,成为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哪怕是再low的谈吐搭配上这个词语都会瞬间高大上起来,一股知识分子的气息仿佛扑面而来。
何谓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本来只是心理咨询领域使用的一个词语,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萨提亚提出来的,指的是个体从小生活成长的家庭环境,与结婚以后组成的新生家庭相对。
在心理学上认为,原生家庭是个体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初场所,一个人的性格、三观和交际能力等都与其原生家庭有着不可避免的关系。
可也许不会有人想到正是“不可避免”这四个字造就了如今这场盛大的全民“狂欢”,原生家庭早已不再是一个名词,它俨然演变成了一种现象,囊括了数以万计普普通通无辜的家庭。
在这场“狂欢”中,一群loser终于找到了他们生活不顺利,事业不顺利,爱情不顺利的罪魁祸首,他们的痛苦,愤怒和不安如同泛滥地洪水一般借助互联网肆虐在这个本就有些矫情的社会。
2008年,豆瓣曾建立过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小组,小组的名字取自畅销书《自杀俱乐部》中的一句台词。
在这个小组中,聚集着一群自称是为了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束缚和戕害,苦苦找寻出路的年轻人。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这个小组早已不复存在,当初那群激进的少男少女也都四散而去。
2018年,当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小组名字的时候,我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回到十年前,我会不会成为这个小组中的一员?
我出生在中国最北端一个偏远的小县城里,我是家里的长孙,但与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不同,我从小便没有老一辈的宠爱和关心,因为我压根没有见过我的外公和外婆,准确地说应该是我的外婆和外公在我的母亲成家之前便相继去世。
所以,在我的世界里,家中的老人只有爷爷和奶奶,但可惜的是,在我幼时的记忆里,我的爷爷是一个脾气无比暴躁的老人,仿佛全世界都是他的敌人。
我见过他因为生气一脚将正在干活的奶奶踹翻在地,见过他举着凳子将母亲经营的饭店砸的面目全非,更见过他在奶奶去世还不到一百天的时候便哭着闹着要娶后老伴的场景。
也许正是因为以上的种种,从小我的母亲便对我极尽宠爱,关爱备至,她倾其全部将所有的爱一股脑地都给了我。
但也正是如此,造就了我性格中不够阳刚的一面,曾经的我,抗挫折打击能力几乎为零,脆弱,敏感,玻璃心,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想找母亲解决,而这也像极了许多人口中的“妈宝男”。
记忆中我也曾数次抱怨“都是因为我的母亲,才会让我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可当我经历过回首望去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而如今原生家庭一词的滥用,却好像打开了许多人心中的潘多拉魔盒,他们将自己的不如意不顺心一味地用简单粗暴线性因果地方式归结于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从此,他们找到了逃避问题推卸责任的借口和托词。
如果原生家庭可以决定命运,那么人生未免太过于简单。
如果原生家庭可以决定命运,那么也许这个世界不会有篮球之神,不会有美国唯一一位黑人总统,更不会有改变你我生活,改变世界的苹果iphone。
其实,说心里话,在原生家庭这个问题中,谈多少理论道理都是无用的,因为它关乎每个人对于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它更关乎每个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和方向。
我只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够平静地看待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一切,不要将它看成杀死我们人生的唯一凶手。
毕竟大部分家庭并不会经历如电视剧般狗血的剧情,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父母和家庭。
所以,无论我们多么地恐惧和躲避,原生家庭带给我们一切都会如同白天与黑夜,光明与黑暗一样是我们永远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它就好像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面镜子,它的存在只是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余下的人生不要活成自己童年最讨厌人的样子。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千万不要让原生家庭一词的出现改变你本该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