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一位朋友见面,谈到读书是否应该具有功利性,给了我启发。我的观点认为,读书还是应该功利些好。
什么是功利性阅读?
我认为,凡是能够帮助你实现目标的,都可以算作功利性阅读。
为什么要功利性阅读?
每个人的最有价值的,其实就是时间。无论你选择读书、运动、上网、玩游戏、出去玩或是发呆,其实都是你分配时间的选择。
既然你选择划出生命中一部分最宝贵的东西,交给“读书”这件事,那么这件事情最好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有价值的?就是能够帮助你实现目标的。
也许你会认为,工作已经那么累,读个书何必那么功利。
你当然有权利可以选择你自己想看的书目,因为这从本质上,说明了你对于当下价值需求的选择。
如果你选择阅读时尚杂志而非专业课本,说明你认为,在当下阅读杂志给你带来的价值,高于阅读专业书带来的价值。
这是你自己的价值判断,对于工作一天的你而言,可能此刻思想上的放松,价值远胜于灌输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公式。
既然如此,到底还要不要选择阅读的类型?
有一个很好的比喻,郝明义在《越读者》中,将所有书籍比作美食,将其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主食阅读,即专业知识类书籍;
第二类是美食阅读,相当于思想经典书籍;
第三类是蔬果阅读,好比工具书籍;
第四类是甜食阅读,主要指一些休闲消遣类书本、杂志。
由如饮食要均衡一样,读书也需要均衡。
因此,回到功利性阅读的定义,如果把饮食健康作为目标,那么每一类书籍都是有助于你实现目标的,包括甜食阅读,都可以算作是功利性阅读。
说了这么多,似乎最终得出了一个看似无用的结论,那就是什么书都要看,因为读什么书都有用。
非也!
有没有发现,要想真正实现上面这个结论,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你必须要有一个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你又如何衡量价值?
总结一下,功利性读书的根本,在于为了一个目标去阅读。
而目标如何选择,更多则是价值观范畴的问题了。
另外还有一个健康“小贴士”:
甜食吃多了终究对身体不好,主食才是基础,蔬果可以帮助消化,美食是至高追求,需要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