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官屯镇纪委工作人员 逯康立
近日,新华社连发5篇文章梳理基层形式主义乱象,痛斥‘乱折腾’徒增基层负担,犹如五把利刃,直刺这一危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顽瘴痼疾,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基层形式主义乱象,不仅加剧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也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服务质量,亟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力破形式主义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当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紧迫任务,也是激发基层干部队伍活力、更好服务群众的关键举措。
理清权责边界,为基层“松绑纾困”。随着社会治理的重心不断下移,基层的主要职责是抓执行、抓落地,自主权并不多,从而导致了一个工作好几个部门指导。基层还需承担起广泛的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这种权责不对等的局面,导致基层在推动工作和解决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我们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干部的政绩应该体现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而不是追求表面的虚荣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倾听人民的呼声,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一级带着一级干,精准传导压力持续释放活力,把基层干部“解放”出来,让基层干部投身乡村振兴、改善民生福祉等工作中来,做到真正的为基层松绑纾困。
坚持放权赋能,为基层“轻车减负”。通过向 基层增权赋能,提升资源配置、决策执行等方面的自主性,使基层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一方面我们上级部门应当减少不必要的文件和会议,精简考核指标和程序,减少基层在应对上级检查、报告撰写等方面的工作量,避免过度考核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精力分散,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另一方面,基层干部也应自觉抵制形式主义诱惑,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也需要坚持源头治理、上下联动,规范整合党政群机构设立的各类工作机制,制定印发一系列事项与措施清单,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强化监督执纪,为基层“撑腰鼓劲”。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执纪职能,对加重基层干部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敢于亮剑。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在为基层扩权赋能的同时,防止基层自主权滥用,从而增强基层政府资源的使用规范。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通过制度的约束,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新华社的这5篇文章,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破除形式主义,让工作回归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轨道上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广大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放开手脚、轻装前行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抓落实、促发展、办实事的事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