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九江,甚至不知道江西,但我想你一定是知道庐山的。因为你一定背诵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就位于我的老家江西省九江市。从生养我的村庄李河向东望去,视线里不远处便是雄俊、秀美、呈南北向绵延的庐山。我曾经无数次,在清晨与黄昏里眺望过她,在子夜的朗月下无限留恋过她,在狂风暴雨里找寻过她,在风清雨霁时追寻过她。我曾经,端祥过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里;我曾经,凝视过她,在白雪的衣裳披上她的双肩时。
普通话的“lú”字九江方言发音为“lóu”,但奇怪的是我们打小称呼“庐山”的发音即不是“lú shān”也不是“lóu shān”,而是“lí shān”,且环庐山各县乡的人们尽管有各自不同的方言,但称呼庐山却惊人的一致,都称“lí shān”。只是随着普通话近几十年来的快速普及,今天我们大多数当地人才称呼庐山为“lóu shān”。
关于庐山名字的由来,大同小异,多认为是周时匡氏兄弟于庐山结庐而居,后修道成仙,遗下住所,人称“神仙之庐”,然后有了“庐山”之名。
《尚书·禹贡》中:“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敷浅原”即庐山。《史记》中“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是目前已知的“庐山”名字的最早文字记载。
遍寻各类典籍,皆只言“庐山”,未见与“lí shān”有丝毫联系。这不 禁令人诧异不解。为什么九江人都称庐山“lí shān”呢?我问过村里的长者,他们也不知道。
起初,我怀疑“lí”可能是“蠡”。《尚书·禹贡》记载“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汇泽为彭蠡(即今鄱阳湖)”。但又觉得太过牵强,且“蠡”字的声调是“lǐ”而非“lí”。
普通话发“lí”音的字,约有119个,究竟哪个是我们所说的那个“lí”呢?“离、篱、骊、梨、犁......”似乎都没有合理的逻辑关联性。真是令人一筹莫展。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一段文字“黎山,地处江西省新干县东北面,与樟树、丰城毗邻。古称庐山,有黎山6姓11村的族谱为证,因与九江庐山重名,后改称为小庐山,民国年间更名为黎山。”(注:百度百科“黎山”词条)
再查古字典,“黎”假借为“垆”lú,《释名·释地》:“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土黑曰垆”。【说文】垆:黑刚土也,即黑色坚硬的土壤。一下子似乎豁然开朗,莫非“lí shān”对应的汉字就是“黎山”?
进一步百度庐山地质土壤资料。庐山最重要的地层遗迹是古元古代星子群地层剖面遗迹。主要的有两处:一是栖贤寺至阮家棚剖面,位于河谷内。沿途可见星子群各种片岩、变粒岩、石英岩、大理岩。二是归宗至金轮峰剖面,沿途可见星子群的各种变粒岩、片岩及斜长角闪岩(基性火山熔岩)。海拔1200米以上地区,分布着山地棕壤。由此看来,“lí shān”应该就是“黎山”了,意思是有着黑色坚硬土壤的山。
再进一步搜寻资料,发现有传说:庐山山顶曾是黎山老母(也称骊山老母)的道场,太古之时,天地混沌,盘古未分天地之初,庐山还是一片汪洋,黎山老母举神鞭,挥动九十九道鞭影,将庐山九十九座山峰赶到现在位置,才有了这峥嵘的面目。今天,庐山还有一个始建于明代的“斗姆亭”,旁附介绍文字:“斗姆亭”,民间俗称“姆亭”老,为纪念庐山的女性神“庐山老母”而建,庐方言念“黎”,这是夏代古越人称呼庐山的古音的遗存。
至此,关于“庐山”为何读“lí shān”便真相大白了。
庐山地处楚尾吴首。
庐山起初,本字该为“黎山”,读“lí shān”,意为有黑色坚硬土壤的山,归属古楚文明区域。
后来,古吴越文明势力占统治地位,由于古吴越有语言无文字,“庐山”两字仍记录为“黎山”,但至少官方语言已读为lú shān了(古越语“lⅰ”的读音为“lu”,今天的海南话等还保留了这类发音,如海南话把“你”读为“卤”)
司马迁写《史记》时,以古越语发音将“黎山”记录为通假字“庐山”,读为“lú shān”,这该是个转折点。(翻阅古代文献,经常会发现通假字,越古老的文献,通假字越多,且越古老的文献,通假字用的越离谱,很多时候完全不顾字形字义,纯粹只取其音同,帛书《老子》这方面就极为明显。)
然后随着古吴越文明逐渐汉化、消亡,九江本地人恢复读回了庐山最初文字黎山对应的古楚语发音“lí shān”,也有可能本地人自始至终一直是读“lí shān”,压根就没变过。
再后来,由于早期文字记录为“黎山”的文献可能没有很好的被保存下来,加上司马迁《史记》的影响力(保存与传播),“黎山”渐渐便被人们以讹传讹统一写成了“庐山”,此后几乎所有关于庐山的文字记载都只有“庐山”,而不再有“黎山”。慢慢地到后来甚至连本地人都忘了“庐山”原本只是“黎山”的通假借用字。
关于庐山因匡氏兄弟得名的传说以及庐山与黎山老母的传说,想来也多为后人附会而已,应该都非庐山之名的真实由来。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我想随着更多文献资料的被发现,我的这些推测,某一天或许将会得到更有力的印证。
2022.8.27 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