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文章。
在分布广大的区域出土的不同时代的精美玉器,质地却惊人的相似。为了揭开以妇好墓为代表的这些玉器的身世之谜,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经过鉴定,专家把这批玉器的化学结构确定在同一种叫做透闪石的玉石上。
三千年以前,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有限,人们活动的区域也有限。按照常理推测,如此数量的同类质地的玉器,其玉石的来源地似乎不应该太远。因此,专家们首先把目标锁定在中原一带。
从古至今,在中原范围内主要的玉石出产地址有三处:辽宁岫岩,河南独山,陕西蓝田。
这三个地方目前仍是玉石的主产区。在三个玉石产地当中,距离妇好墓所在的安阳,最近的是独山矿。独山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这里现在是中原最大的玉器集散地。在南阳的市场上,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玉石原料,有俄罗斯的白玉,缅甸的翡翠,墨西哥的玛瑙,当然也包括本地特产的独山玉料。四面八方的玉料来到南阳后,全部集中在一个叫石佛寺的镇子里进行加工。
这里加工的玉器大多是廉价的小物件,所以销路很广,遍布全国。石佛寺镇加工玉器的历史无据可考,发展成今天的规模想必时间不短了。这里能形成加工集散地,据说是因为河湾中的河沙坚硬而细腻,是打磨玉石的难得的材料,全南阳范围内为石佛寺镇独有,于是玉器加工业就在这里发展了起来。南阳的独山玉矿并不在石佛寺镇,而在距石佛寺镇东南四十公里的地方。这座山就是独山,独山不高,但因其独立于原野之间故名独山。独山之下,藏有丰富的玉石资源。
这里的开采历史可以上溯到三千年以前,虽然独山矿开采的时间与妇好墓的玉器基本吻合,但经过专家鉴定,独山玉是蛇纹石,而不是透闪石,在质地上比妇好墓的玉器差了很多。
专家考察的第二个目的地是陕西蓝田。蓝田是中国历史上另一处著名的玉石产地,汉唐时达到鼎盛。“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但不知什么原因,蓝田玉在唐以后便销声匿迹,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蓝田玉矿被重新发现。蓝田最大的玉矿,距蓝田县城50多公里。蓝田玉都是露天开采,开采规模不大,经过比较,这里的玉石质地与妇好墓的玉石也相去甚远。
在中原和关中,都没有找到与妇好墓玉器质地相似的透闪石玉矿。位于山海关外,辽东半岛的岫岩县,成为中原寻玉的最后希望所在。岫岩县玉石储量大得惊人,玉矿规模之大,毫不逊色于煤矿。据了解,现在大规模开采的岫岩玉在矿物学上都属于蛇纹石,与妇好墓出土的透闪石并非同类。
但是根据专家考证,古代开采岫岩玉的地方并不在这里,而是在一个叫做老玉沟的地方,那里的玉石质地会不会有所不同呢?专家们进行了实地考察。老玉沟的采玉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虽然废弃多年,但采掘遗迹仍清晰可见,甚至就连矿脉上火烧的痕迹依稀可见。原来古人在发现矿脉后先用火烧,在往上泼水,高温的矿石遇冷水开裂。这样凭借简单工具就可采掘石料。
在老玉沟遗址附近与老矿相同的矿脉上,专家采集了玉石的样品,并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这里的玉石质地果然不同于正在开采的岫岩玉。那么,老玉沟究竟是不是古代中原玉器的故乡呢?
经过比较,老玉沟的玉石与妇好墓的玉石虽然同属透闪石,但是在色泽等方面仍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这里并不是妇好墓玉器的原料产地。
既然中原及周边的三个传统玉石产地都找不到与妇好墓、曾侯乙墓和狮子山汉墓出土的玉器材质相同的玉矿,那么如此数量的古代玉器,他们的原材料到底产自何方?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大量的考古发现告诉我们,在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之间存在的一个玉器时代。在北起辽河流域经黄河下游,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南到珠江流域的沿海地区形成一条宽宽的玉石带。在这条玉石带上,目前发现人类最早使用玉器的记录是在兴隆洼。
2002年8月,社科院考古所在内蒙古的赤峰一带发掘了一片原始部落遗址。这片遗址被命名为兴隆洼遗址。遗址面积很大,长50米,宽30米,从地表看,考古队发掘的探坊就是原来的1000间房址,在房址中挖掘出很多陶器,还有猪、羊等家畜遗骸。这说明8000年前人类就开始懂得饲养家畜。就在一只猪的遗骸旁边,专家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骨梗玉刃镖。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古人的手,不仅会摆弄泥土,还具有艺术创造力。这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早的玉器,他至少已经有八千年的历史。
以往的发现都是骨梗一侧嵌有石刃,功能有两种:一种一侧有锋利的石刃,用来收割谷物非常方便;另外一种,骨梗的一侧通常都有两个倒钩,是用作捕鱼的工具。这件器物一侧嵌有玉刃,它的整体长度是在16厘米左右。玉刃的长度最长的是在6.3厘米左右。应该说,他已经不是一种实用器具,可能是作为一种宗教用具和法器使用。那么,这个现象的发现表明,在最近八千年左右的兴隆沟先民的心目中,玉石已经分化了。
在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从石头中认识了玉石的珍贵,并把它们赋予了一定的思想内涵。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此后,在这条玉器带上分别出现了辽河流域的距今五千到六千年的红山文化。山东半岛一带的距今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江浙一带,距今四千年的良渚文化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距今四千到五千的石匣文化。
在这些文化中,都已经有大量的玉器存在,但直到妇好墓等中原古墓发掘之前,所有这些出土玉器的原料都来源于周边地区,并且从中没有发现过与中原妇好墓的墓葬中出现的玉器相同的材质。对东部沿海玉器带上,从北到南的几个主要玉文化板块的清点,也没有给课题组的寻找带来新的线索。至此,所有的调查结果,使专家们搜寻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一个方向,那就是中国的西部。西部的昆仑山,是我国主要的玉石产地之一。
巍巍昆仑位于新疆南部,自西向东,全长一千五百多公里,在这座大山中分布着许多玉矿,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和田。来到中国西部最著名的玉石产地,就像来到了一个玉的世界。
在和田,玉石来源的调查终于有了结果。经过专家鉴定,和田玉的化学结构与妇好墓等古墓中出土的玉器完全相同,都是质地最好的透闪石。原来,这些玉石的产地竟然是遥远的昆仑山。
然而这个结果并没有让人们轻松起来,因为一个更大的困惑摆在了面前。既然中原古玉的故乡远在西部,那么它们是如何来到中原的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