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山更高》,副标题是“自由攀登者的悲情与荣耀”。
“自由攀登”是指在攀登过程中不借助任何器械,单纯依靠登山者自身能力完成一条攀登线路的运动。
在中国从事这一运动的不过数百人,可他们却是中国死亡率最高的一个运动群体。
作者宋明蔚是记者,曾任《户外探险》杂志的执行主编,参与过国内外近百起重大户外事件的报道。
他花费3年时间采访调查,写下了这本600多页的非虚构著作。
他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道:
“中国自由攀登者的历史延续了整整二十年,却始终没有人完整、翔实地描述过他们的生命处境,也没有人讲述过中国民间登山的历史。”
他试图用这本书还原这段历史,也还原一群登山者的生活与人生走向。
中国民间登山的四个时期,但我们今天的解读会围绕几个关键人物展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马一桦和严冬冬,他们一个创立了中国民间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登山探险公司,开启了中国民间的自由攀登热潮,另一个挑战了众多高难度山峰,像一个传说般感召了一批又一批的攀登者。
书中记述的每一个人名、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与场景都是真实的,作者宋明蔚有意强调了这本书的非虚构属性,他承诺“文中内容全无虚构”。
但越是真实,有时却越令人难以相信。
作者宋明蔚在记述了中国自由攀登运动的历史,同时回顾了一批自由攀登者的人生命运。
现代登山运动诞生于18世纪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而在中国,登山,尤其登雪山,很长时期一直是一项由官方组织、耗费巨大的大规模体育运动。
在宋明蔚看来,中国民间登山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马一桦的刃脊探险作为中国第一家民间登山探险公司,开启了民间登山的热潮,而以严冬冬为代表的一批攀登者,则开创了“阿式攀登”的新时代。
在他们的引领和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的自由攀登者,持续书写着关于高山的故事。
内容不仅关于登山,也关于山下的生活。
宋明蔚说他从不会在公开场合呼吁、引导任何人参与登山运动,因为高山有其魅力,但这种魅力也有致命的一面,更重要的是,高山上并没有生活的解药。
记录的不只是站上山顶的那一刻,也是生活中那些跟随内心、追问生命意义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