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讨大孩子的高兴,想尽一切办法,将家里好吃的带到学校分享给他们,把爸爸买的小刀交给他们公用,甚至妈妈给我买的新鞋子,到学校让她穿,中午放学了才怯怯懦懦地给她换过来……就这样,也没换来他们对我的友好,没人玩,怎么办?那时候也不知什么是大学,什么是考学,一个人就看书,家中藏书很少,看完了,就听广播,听广播成了我打发时间的唯一方法。随着自己看书多,听的多,我的作文写的越来越好,语文老师经常拿我的作文当范文读,每天早自习,背诵解词都是我第一个会背……老师夸奖我的机会多起来,自信心也倍增。
踏入初中后,我的恩师赵老师对我起了引领作用,上初中时,我们在乡镇上就读,吃住在校,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又加上想家,哭鼻子成了家长便饭,母亲为了我的生活和学习,几乎每天去学校送饭,学校的老师开玩笑说:“也不知是您来上学,还是闺女来上学,您是天天来啊!”在母亲的督促和关怀下,在老妈送来的一碗碗的饭里,我看到了一个农村妇女——母亲的期望,那时候才开始知道什么是理想,什么是学习!
我的学习和母亲送饭次数成了反比例,因为我逐步适应了初中生活,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个偶然的机会,母亲见到了我的老师,他告诉母亲:您这个孩子可要好好培养,她可是个苗子,不仅头脑活,而且很勤奋,如果坚持下去,将来上个好大学没问题。母亲将这段话告诉我时,我犹如找到了航标,知道了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走出农村,不再干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