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向塑造,我没有找到相关的明确的解释,但是关于塑造,心理学上有如下定义:
塑造是操作条件反射的一种形式。塑造技术是去强化一系列合乎期望的行为。
所以可以推导,反向塑造的定义就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形式的一种反作用。
关于反向塑造的案例就有很多,比如老师可能被学生反向塑造,老板可能被员工反向塑造,演讲者可能被听众反向塑造,家长可能被孩子方向塑造,自己也可能被无关的人反向塑造……
关于塑造,让我想到我经常接触到的行业- 模具行业,这是一个典型的塑造产业。比如我们使用的电子产品塑胶壳,就是用利用塑胶模具塑在高温的情况下,将塑料原料冲入模具中 ,塑造出来的。还有我们吃的各种形状标准规整的点心,很多都是用模具塑造的。
写到这里,我又大开脑洞:人,存在的形态是肉体加上意识 ,那到底是我们肉体塑造了意识,还是意识塑造了肉身 ;我们个体物质形态塑造了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塑造了我们?
如果你看过我之前写的那个“不着边际”的初思乱想,那你就会知道 ,我们跟这个世界其实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个体物质存在形态塑造了我们自己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也跟周围整个宇宙互动,反向塑造了你的存在形态,简单的点说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
如果你读到这里还不能够领悟,我就给你举个例子:
很简单的例子,也很常见,你一定有切身的体会。
你的同事A做了个决定,而这个决定,在你看来伤害了你的感情,你很不高兴,而对方却表现的跟什么都没发生似的。甚至有的时候,还会说:“你看这样子,对我们都好对吧?”处于面子问题有时候你并不会当面直接指出来,或者跳起来指责他,但你一定会在心里暗骂:“艹,你太会算计了,太会占便宜了,你这样有没有考虑过别人啊?得了便宜还在这卖乖,做好人!”那一刻你肯定这个人就是坏人了。而你接下来的行为一定会对这个人有所反抗或者敌对 ,这样说可能过了点,总之你对这个人的看法或印象越来越差,他做的任何事情,你都会给他贴个标签:自私自利。
还是在那篇不着边际的的文章中,我写过意识一旦产生,它就影响你。A同事的行为,让你产生的那个意识,无论是你是跟这个人划清了界限还是不跟这样人一般见识,都影响了你。
你被反向塑造了。
我提几个问题,你自查一下:
你觉得他做的这个决定对他自己是不是一个比较好的决定?
你如何确认A同事这么做就是针对你的?
你如何确认A同事的最初的想法就是这样子?你在这个沟通中有没有影响他的意识,进而影响他的行为?
你觉得是A这个人影响了你的判断,还是他的这个决定影响了你 ?
好了,想清楚以上的问题,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有了矫正自我意识的过程,如果长期这样去想,你就有了这方面的能力-元认知。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
上面的哪些问题提出的过程,就是一个元认证的过程。
这是一个让你之所以称得上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而不过这个能力有深有浅,是需要我们一生都去践行和学习的一种能力。
为什么说你被A同事反向塑造了,因为你在对待A态度和行为都在那次谈话后改变了,或者说你的交际策略变了,这种变化包含了转变和加深。当然你也塑造了A同事,因为他很有可能因为你的反应,而改变了社交策略或者继续使用这个策略。也许这根本就不是社交策略,只是你跟他之间的博弈。写到这里,我再一次意识到古人的阴阳太极真是玄妙,玄妙之处在于:任何物质形态用太极来看,都是变化的,没有固定的阴也没有固定的阳,所有的物质都是在变化中,所有的相对形态都不同于任何一个时刻。这似乎也能够解释量子力学中的“薛定谔之猫”的实验。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我知道了反向塑造,那对我有什么用呢 ?其实知道了反向塑造的作用在于开启了你自我认知的大门,同时也也改变了自己的决策方式。在我们基本的社交中,你了解了这个机理,你就会知道,别人的反应或者这个社会给你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你自己塑造的,如果你想要塑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那你的就需要有“真善美”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你要是觉得这个世界是万恶的,那这可能是你内心世界自己塑造的,因为别人生活的阳光自在啊。要想改变你的世界,就从改变你自己开始,改变你自己从改变你自己的意识开始。而要想改变你的意识,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刻意的练习能够帮我们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意识。
有这样一种说法:越是优秀的人,越是真诚、善良、有责任感。而在我看来,其实是这些人足够得真诚、善良和有责任感,而变得更优秀。关于反向塑造的其实古人早就有说法: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你,理解了吗?
//后续我会更新这类文章,只为能够深入思考那些让我们觉得就是那么回事的事,大家一起做个明白人!更多此类文章请关注专辑《活得明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