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创,禁止微信公众号收录,或其它抄袭、转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其实在长长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犯错,这只是人性的一部分而已。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每个父母都比较关心的,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年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难免对新的事物以及世界好奇,想尝试各种新奇的东西,难免会遇到挫折和打击,犯错的频率更是高于人生的其它时期。心理专家指出,孩子在犯错中吸取教训和积累经验,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可是,在面对孩子错误不断很难改正时,好多的家长往往失去淡定和从容,表现得很不耐烦,不是暴跳如雷,就是恼羞成怒,这样不仅对孩子产生一种负面的心理影响,还会使亲子关系极度的不和谐。
有的孩子犯错后,并不是积极承认自己的错误,反思自己犯错的原因,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补救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否认,这时,家长千万不要恼火焦躁,这是孩子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家长需要做的是摆事实讲证据,也就是让事实说话。不能一味地去打压孩子,在证据、事实面前,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孩子的后期教育。
也有的孩子犯错后,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虽然内心忐忑不安七上八下,也知道自己错了,但大多数情况不会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当家长找到他时,能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是值得肯定的要及时肯定孩子的做法;而大多数孩子会稍微抵赖一下,实在不行最后他们也会承认;还有一部分的孩子即使在事实面前也只承认自己一小部分的错,只是犯错的皮毛,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会说出实质性的问题。林文采博士在《心理营养》这本书里说每一个孩子出生时都有自带的气质,如:热血型(外向、感情丰富)、忧郁型(深思熟虑、情绪化、多疑)、激进型(固执、意志力强、自律性强)、冷静型(谨慎小心、内敛),对于不同类型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办法,区别对待,才能达到成效最大化。
儿子天生外向、感情丰富,比较冲动,做事常常不计较后果,想得没有那么深也没有那么多。初三那年比较叛逆,为了一点小事总是喜欢先动手和同学打架,虽然每次被老师叫去学校后是一顿数落,但我并没有对着他不问青红皂白的吼骂。犹记那个寒风凛冽的冬夜又和同寝室的同学动手打架,被老师再度“请”去学校,迎着冬夜的寒风,一路上想起他从小到大一次一次的犯错,想起自己无数次的遭受老师和其他孩子家长的说落责难,心像被刀割了一样的疼,泪水不经意间流满了脸,有痛心有失望更有种说不出的苦楚在心间。但我一再的告诫自己要平静,虽然胸腔里燃起的怒火快要把我烧焦。
走进校门的那一刻我用深呼吸让自己平复一下焦躁的心情,让自己在看到他的那一刻克制住了要爆发的情绪。只是看了他一眼还没有开口,他缓缓走到我跟前说:对不起妈妈,我又忘了你的教导,冲动是魔鬼,我错了,不该为了一点小事就动手和同学打架。没有数落和责骂,拍拍他的肩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先让他跟老师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给同学真诚的赔礼道歉。然后帮他剖析为什么会这样做。
如果孩子犯了错,还在一刻不停的忙着为自己找借口,推脱责任,让事情变得更加的槽糕。这个时候,相关的人会认定孩子还会犯同样的错,周围的人会不再相信这个孩子。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因为不但没有给别人原谅自己的机会,还会在心里留下永久的痕迹。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想法,帮他分析这样做的后果。不要让阴影留在孩子的心里。
孩子犯错后作为家长如果只是一味打骂、喋喋不休的批评,就像威严的将军对待犯错误的属下一样,训斥,指责,甚至处罚。虽然当时孩子知道犯错了,可是,自己到底为什么犯错?错的危害程度及造成不良后果是什么?斥责批评过后,时光流逝,错误照犯,由于家长使用的方法粗暴甚至事与愿违。如果用这样的方法暂时逼迫孩子说不再犯错了,既耽误了纠正孩子错误的最佳时机,又使得孩子越来越难管教。其实过多的压力并不是孩子所犯的错,而是来自犯了错之后家长和孩子做了那些事或者没做那些事。
侄女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是那种冷静型的孩子,做事情老是比一般的孩子慢半怕,无论大事小事都谨慎小心,不喜欢出风头引人注目,非常的内敛。大家在一起聚会热闹,她会在一边观察思考。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几乎每次去澡堂洗澡都把毛巾忘在澡堂,弟弟很生气,嫌她对事情不上心,每次忘了就不停的唠叨她,唠叨得旁边的人都看不下去了,她从不辩解,常常用沉默对抗爸爸的唠叨。但透过她那无辜的小眼神能感受到她受到了伤害。
有次,她把毛巾两个字写在手上,提醒自己别再忘了,结果洗澡时把字洗掉了,还是忘了,怕爸爸唠叨,就买了一条和旧的一模样的毛巾。为此她妈妈还笑了她好长一段时间,我知道这件事后,不再让弟弟因此事再唠叨她。在跟她聊天聊得很轻松的时候聊起这件事,其实她是无心之举,帮她分析过为什么每次都会忘拿毛巾之后,只是纠正她一个小小的习惯之后,此后再也没有忘过。
孩子犯错时,父母唠叨是大忌,唠叨太多,让孩子无比的反感,又于事无补。
朋友的儿子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在高一时曾经因为偷窃室友的东西被发现,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件很羞耻、窘迫而又痛苦的事。但是这个孩子长大后却成为了一个积极、阳光、大方而又有爱心的人。当被问起这件事时,他说是当时父亲的举动改变了他的一生。没有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对他不光彩的行为吵骂,只是说他因一时的糊涂错想做错了事,要他反省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承担它,帮他赔偿室友的损失。他永远记得父亲走时对他说的话: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犯错误,过去了,就忘记它,千万别让它在你的心里留下阴影,以后决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孩子犯错,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这是每一个人都要必经的路。陪伴孩子一起走过,并没有想的那么难过和糟糕。
当孩子犯错误时,建议家长不妨这样做;
1、选择在平静的时候处理问题,不让情绪偏离了主题,激化了亲子关系。
2、把孩子犯错当成学习的机会,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并在这个过程中增进亲子关系。
3、无条件的爱孩子,对孩子做到和善而坚定,帮助孩子在犯错时把伤害降到最低。
犯错不可怕,只要孩子能从错误中不断修正自己,真诚地改过,无论什么样的事在时间的长河中都会成为过去,陪伴孩子走过青春期易犯错的日子,坚定的给予孩子自己的爱,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图片源网,如有侵权,望告知,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