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荣强
情绪是一种能量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练习情绪的掌控与表现。说起情绪,我们也许对它了解不多。很多时候,我们把情绪当一个贬义词来使用,比如说谁谁谁闹情绪、发脾气。这没有错,但关于情绪的知识,远不止这点。
情绪是一种能量,既可能是正能量,也可能是负能量。最近这些年,流行一门课程叫做《情绪管理》,更早些年,我们知道了一个智商之外的心理学概念,叫做情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同时人们的生存压力也在加大,情绪容易失控,精神容易失常。有一个观点跟大家分享:人与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如果情绪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不仅达不到沟通的目的,甚至走向反面。
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人类的心理包括三个主要因素:知、情、意。
知是认知能力与知识积累,意是指欲望与行为控制力,情就是情绪与情感。平常我们讲的情商这个概念,并不单单指情绪这一个要素,而主要指的是这里的意,也就是控制力,如何有效地把持自己,这才是我们讲的情商。
有一句话大家要记住----“生命是船,情绪是帆。”生命这条船能够开多快,能够开多远,全靠情绪这张帆。这话把情绪的重要作用抬得很高,这也反过来说明我们平时对情绪的忽视。我们经常听人说,这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可是结果我们做不到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偏偏不该这样办我们却这样办了,不该那样办我们那样办了,问题在哪里?就是情绪在作怪,就是情绪在搞破坏。
我们经常说,干事业要有热情,说某个群体事业干得好,是因为他们热情高涨。这就是把情绪当成一种能量来看待,而且是一种正能量。情绪这个东西,有点像空气当中的氧气,如果有,我们的呼吸就正常,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如果没有氧气,我们的呼吸马上就会感到非常困难,甚至要命。情绪就是这样,如果你保持正常的情绪状态,一切都好,至少也坏不到哪里去,但是,如果你表现得很消极、很愤青,张口就是抱怨、指责、批评、骂人,外表上没有一点精神,整天垂头丧气、唉声叹气,人家一下子都感觉不愉快,也不愿意跟你待在一起。这就是情绪作为负能量在发生作用。
整天笑容满面,待人如春风扑面,热情大方,言语温和热情,沁人心脾;干事雷厉风行,遇到困难问题,永远积极面对,从来不担心抱怨。如果你是这样的人,我相信你的朋友也会多很多。谁都不喜欢跟那种整天抱怨、叹气、骂娘的人在一起,因为太累!
情绪的价值
情绪是一种能量,而且,当我们把情绪当成一种正能量释放时候,情绪究竟有什么样的价值呢?我先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有三种价值:积极性、创造力和高效率。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情绪带来积极性。情绪首先是一种驱动力,也就是说,当我们情绪好、情绪高涨的时候,我们更愿意接近某种事物,接近某个人,或者愿意参与某个事情。等会我要跟大家讲情绪的维度,这里先说到其中一个维度,就是喜欢与排斥。也就是说,某一事物,或者某个人,我们喜欢的时候,就会激起我们积极的情绪,我们会兴奋、会开心,而我们不喜欢的话,就会产生厌恶、反感、排斥的情绪,想远离这个事和人。
我们过去讲“干一行,爱一行”,大家觉得很不容易,原因就在这里,因为我们不喜欢的事,我们没有积极性,也就是没有积极的情绪,要爱上它很难。现在我们又讲“爱一行,才干一行”,这就反过来了,强调的是我们喜欢,所以我们才去干这个活。
在爱情上面也是,我们常说“强扭的瓜不甜”就是这个意思,人家根本就不喜欢你,对你没有动心,没有动情,跟你相处哪来积极性。
当然,情绪这个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不喜欢,不等于永远不喜欢。情绪还是可以被调动起来的。一个女孩子现在不喜欢你,但是经常“骚扰”她,说不定哪天她突然又喜欢上你了,变得离不开你了。
第二,情绪带来创造力。情绪不仅驱动着你去干一件事,更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产生超乎寻常、不可估计的创造力。情绪低落,往往不会有什么创造力,因为这个时候,你大脑里面的知识与信息都处于沉睡状态,本身不会产生碰撞,更不会与摩擦而他人产生火花。只有一个人情绪高涨时,他的大脑才被充分激活,思维也变得相当活跃,灵感也就可能源源不断。当然,兴奋状态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压力状态,一种是有压力状态,后一种就是紧张。在紧张状态下,人也容易产生创造力,这就是我们平时所指的急中生智,所谓情急之下,异想天开,弄出些奇思妙想来。
第三,情绪带来高效率。松下幸之助说过:“忙碌和紧张,能带来高昂的工作情绪;只有全神贯注时,工作才能产生高效率。”最近些年,不少公司老板要请培训老师到公司讲《情绪管理》课程,还有不少公司引进EAP培训也就是“员工帮助计划”,就是因为,如果员工的情绪差,就会思维阻塞,操作迟缓;如果员工的工作情绪好,往往思路开阔,效率提高,给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
情绪的维度
刚才我讲到情绪的维度这个概念,这里我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大家介绍一下,让我们对情绪有更多专业的理解。
所谓情绪的维度,也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分析认识情绪。等我介绍完之后,也许你会觉得,我们对情绪的认识真的太不够了。而且,你会觉得,我们为什么以前没有学到这样的理论,对于我们认识自我、了解我们的内心是多么的有意思。
首先介绍冯特的“三维理论”。冯特是德国心理学家,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他在100年前第一个把心理学从哲学与生理学中分离出来,并以实验的方法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冯特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并且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这一理论具有突出的贡献在于,维度的确定对于情绪测量有重要意义,通过它才能对情绪体验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同时,冯特的情绪三维理论为后来心理学对情绪的研究奠定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比如,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施洛伯格,也提出了一种三维理论,他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的维度有:愉快--不愉快,这是快乐维度;注意--拒绝,这是注意维度;刺激--激活水平,这是强度维度。他还模拟人脸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椭圆切面的长轴为快乐维度,短轴为注意维度,垂直于椭圆面的轴则是激活水平的强度维度,三个不同水平的整合可以得到各种情绪。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你自己的面部没有一点变化的话,哪来什么表情呢?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在20世纪70年代还提出了一个“四维理论”,他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四个维度。愉快度表示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紧张度表示情绪的生理反应,包括肌肉紧张和动作抑制等。激动度或冲动度表示一个人对情绪、情境出现的突然性,即个体缺乏预料和缺乏准备的程度。确信度表示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包括在认知上,人对情绪的理解程度;在行为上,自身动作对情境适应的程度。
讲这些关于情绪的心理学知识,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大家更充分、正确地认识情绪是什么,从而更好地控制我们在当众讲话时紧张的情绪;一是了解情绪之后,要懂得情绪可以通过适当的表现手法,用情绪去感染听众。
以情动人
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讲一个观点----以情动人。说到以情动人,我们还有一个说法叫动之以情,而且我们还记得一个与其相连的词叫晓之以理。只可惜,我们往往只重视晓之以理,忽略动之以情。
人类是有血有肉的动物,这个有血有肉就是指我们人是有感情的,每个人都会被真情所打动。因此,在讲话的时候,尤其是在说服他人时,一定要注意以情动人,这样才会具有说服力。用充满真情的话语与别人交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说话效果。
做到以情动人,讲话人的外部的情绪表现很重要,比如着装打扮、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语气语调、讲话内容,从视觉到听觉,都会带给人情绪的体验和感染。这里我先要对那种假激情进行批评。
最近些年,成功学入侵中国大陆,到处都有那种貌似疯狂的成功学培训课堂。前些天我去观摩过一场。在主持人一阵肉麻的吹捧之后,宣布××大师登场,震耳的音乐声响起,几个黑色西装的人开道,“大师”戴着墨镜,缓步从大厅后面的门口进入,一边挥手,一边沿着会场中间的过道走向讲台。而那些学生、弟子,还有一些特意安排的“托儿” 手捧鲜花,故意往中间挤,制造热烈的气氛。而且,在讲课的过程中,说几句话就来一段音乐。这叫以情动人吗?不是的。这是煽情,是忽悠。在这种情景当中,有些定力不够的人,情绪会被撩拨起来,但我不会,可能是我太理性了吧,至少是我不喜欢!我希望大家也不要被这种煽情所忽悠。
真正的动之以情,是要用真情实感来打动人,要有真实的故事,可信的内容。哪些内容更容易让人动情呢?我不作过多的具体解释,大家自己慢慢去体会。
第一个内容就是新鲜、新奇的故事。比如你第一次出国的经历,对那些没有出过国的人,特别容易调动起情绪。
第二个内容是童年记忆,对那些年纪稍长,以及年长的老人,特别容易激起共鸣。普希金的名言就是----“那过去了的,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第三个内容就是悲情故事,各种人生当中凄惨的遭遇,比如穷困潦倒、生离死别、爱恨情仇,都容易让人动情。最近些年,电视上的选秀节目就老爱弄这一套,每个才艺不错的选手背后,都有一个悲情故事。我偶尔看看这样的节目,难免也要泪流满面,老泪纵横。
第四个内容是婚姻家庭的不幸与无奈。有一类杂志叫“情感类杂志”,比如广州的《家庭》、武汉的《知音》、北京的《婚姻与家庭》等非常知名杂志,就专门发表这类文章。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类杂志的作者,她通过各种渠道,比如律师、医生、法官、警察等,搜集故事和素材,然后写成无比煽情的文章,赚了不少稿费。
再次提醒大家,我们一定要学会以情动人,而不仅仅是以理服人。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洞察人世的情感,挖掘脑海深处的记忆,把自己的真情实感付诸语言,那么必然会真情流淌,感动听众。
情绪的表现
情绪是一种能量,但其本身是无形的。就像风一样,你看得见风吗?听得到风吗?看不到,也听不到,但是,我们感知得到风。我们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别的物品,我们感知得到风的存在。当我们站在风中,不管是冷风还是热风,都会拂过我们的脸庞,会吹动我们的衣物,身旁的树叶会晃动,发出沙沙的响声,而风大的时候,还是卷起尘土,甚至出现沙尘暴。
因此,你内在的、无形的情绪,必须通过你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声音等等媒介表现出来,听众才会感知得到。肢体与声音的要求,在后面的课程中会专门讲解,这里只讲一讲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就是指内在的情绪在人的脸部的表现,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语言交往手段。艺术家们往往会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绘,来表现人物内在的情绪和情感,栩栩如生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既然面部是人的情绪表现最重要的器官,而且听众大多数时候会看着你的面部,所以如何掌控好面部表情至关重要。
情绪的表现分为两类:一类是释放情绪,即讲话人当时的情绪真实的释放;一类是再现情绪,也就是讲话人以往的,或者别人的,或者想象的某种情绪再现。
讲话人自我情绪的释放,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抬头,面向听众。说话不自信时,头会埋低一点。因此,不要做出垂头丧气的样子,一定要抬起头来,这样可以表现得自信,更重要的是让听众看到你的表情,看到你的眼睛,你的眼睛有电,你的眼睛热情似火,它会点燃听众的激情。
第二,眼睛看着听众,并与听众交流。眼睛不敢与听众交流,望天花板、望地板,目中无人的样子,多数情况并不是傲慢,而是不自信,是缺乏激情。
第三,把笑意写在脸上。所谓喜形于色,就是说你高兴的时候,就要把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而不要偷着乐。世界上最让人喜欢和愉快的表情就是笑脸,这是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来证明过的结论。
刚才这几点讲的是讲话人自己内在情绪的释放。除此之外,情绪的表现,还有刚才说过的情绪再现,这种情绪表现就具有较大程度的表演性。我们在讲话过程中,常常会描述一些人物的情绪反应,这样子才能让你的故事听起来生动、有趣,不至于索然无味,用成语来形象,就是要做到绘声绘色的效果。
等一会儿同学们就上台来练习几种情绪反应与眼神。情绪包括:大笑、哭、愤怒、吃惊、无奈。四种眼神包括:瞪眼、眨眼、白眼和斜眼。这些表情与眼神,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你在台上也容易做出来,但是,你在台上,就会发现,自己连笑都不会了,即使笑出来,也假得很,完全是干笑。不过,大家也不要太在意表演得如何,只要你敢演就好,演得不好就当是喜剧,逗大家开心。如果你想表演更加到位,回家之后,反复练习练习。
控制紧张情绪
刚才大家练习了情绪的表现。我要想说的是,如果你不胆怯,不怕出丑,表演就到位一些。这个练习,除了让大家练习情绪表现之外,也是为了进一步让大家脱敏,消除紧张情绪。当你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尤其是自己的不良情绪时,你就成功了。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
根本上来讲,消除紧张情绪,要靠反复的多上台体验恐惧,同时熟练掌握讲话技术。给大家讲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叫做“边际效用递减”。什么意思呢?拿吃包子来说吧。当你很饿的时候,我给你一个包子,你吃起来非常开心;再给你一个,也不错;给你第三个,刚好吃饱。如果你再让你吃一个,你愿意吗?你不愿意。但是我逼迫你再吃五个,保证让你吃到恶心。这就叫边际效用递减。你所吃的包子,按顺序排列,每一个对你的效用是不一样的,效用就是你的满意感,第一个10分,第二个5分,第三个1分,第四个就是负数了,变成负效用了。
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边际效用递减的体验,有些事情你最初很在乎,后来,就习惯了,麻木了,无所谓了,甚至走向了反面。饮食、玩耍、工作、爱情、婚姻、两性关系,等等,都难超越此定律,也正好证明了人类为什么会喜新厌旧。
总之,我要告诉大家,当众讲话你开始会紧张,多讲多上台,习惯了就好了,最后你还会特别喜欢这种在台上心跳的感觉----玩的就是心跳!
话说回来,在台上讲话,紧张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不可控。只要紧张的情绪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那往往还是好事,那样会让你表现得更有激情,往往表现得更有智慧,讲出许多平时都说不出来的妙语。
当然,如果你的修炼还没有完全到家,在临场的情况下,你还有些过度的紧张,怎么来克服与控制呢?告诉你们几个有效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心理暗示。这其实就是内在语言减压,通过心理默念一些鼓励自己的话语来消除紧张,增强自信。先说个笑话。有位美女去参加驾照考试,因为紧张而老是发抖。考官安慰她,不要紧张。她回应说,我不紧张。但是,她依然发抖。考官再安慰她,她说,我真的不紧张!有朋友跟我说了,如果紧张的话,就当旁边坐着一只狗就行了。这位美女用的就是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这个东西,我们经常在说,可是有些人就是做不到。说到底,心理暗示其实要靠一个人的意志力,靠一个人的自觉性。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做“预言的自我实现”,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心想事成。你如果成天想象某个事情要出现,而最后就很可能出现。如果你老是想些不好的、消极的结果,那自然不会有好下场。所以,你必须自己告诉自己:我能!我可以做得很好!还有一种暗示,据说也挺有效,有同学曾经说过,就是在自己感到有些紧张的时候,就想想樊老师,在心里说:“我是樊老师的学生,经过樊老师训练过,我肯定可以!”
第二个方法是声音转移。其实就是要你把嗓门提高点,大声说话。声音大了,你就没有那么紧张,就像小孩打针为什么要大声哭要样,分散了注意力,就不那么痛了。声音大点也可以让你血脉流动快点,甚至沸腾起来,如果你紧张发抖的话,你会有错觉,不当那是发抖,而当成激动兴奋而已。
第三个方法是肢体调整。人在紧张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用肢体来调节,可是,往往是些不得体的动作,比如到处乱摸,摸鼻子,摸后脑勺,或者双臂胸前环抱,背在身后,手往裤包里揣,双手不住地搓揉。又比如腿脚晃动,不自在地不停地走动。但是,你如果自觉地把手放在胸前比划,不要总在一个地方站着,适当缓慢地走动两步,你就会轻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