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害怕

读到第四章,《游戏力2》这本书读起来相对有些不在状态,理论加实践案例的模式贯穿了整本书。更多的实践案例讲的都是孩子的情绪的共情安抚和轻推。

但是作为很多共性的焦虑,恐惧情绪,是可以发现看到自己内心里的状态。

为了克服恐惧,我们必须来到悬崖的边缘,这里是危险与安全的临界点,前面就是危险,而身后就是安全地带。然而,我们心中那个“恐惧边缘”,也就是“心理临界点”,    却不像“悬崖的边缘”那样清晰可见。

如是,有时候自己情绪的爆发点就在一瞬间,反面的例子,通常遇到软软的对方,就很难的去释放和爆发情绪。另外的,对自己情绪的控制点也很难的去发现,对爆发力极强的运动,适当的情绪调整也是可以很好的实现突破和挑战。就如写作一般,也是需要一种情绪的基础,对写作高潮的时候,就能够一鼓作气的写出流利漂亮的文字,也是情绪的宣泄口。

人们在面对害怕的事物时,通常有四种反应

极力逃避:远离让你害怕的东西。如果你逃避成功了,你的确不点用再紧张,但同时你也失去了体验新鲜事物的机会因会,因为你把害怕的感受连同那个东西通通隔绝在外。

我们一直在逃避的,并不是真正的危险,而是“有危险”的感觉。最终我们逃避的那些事情还是会以某种形式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引发一些于此相关的祸事,以提醒我们留意那些曾经沉睡却未消失的感受。

这一点让我想起自己曾经特别害怕讲台,一到需要上去的时候,就会各种紧张和心跳加速。当时的选择是咬紧牙关的去抗,结果并没有享受到过程的美好。

情绪失控:试图逃避但失败了,导致情绪彻底崩。

情绪失控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亲密和安抚、包容和接纳、尊重和共情。

咬紧牙关:不管是因自己还是外力所迫你靠咬紧牙关、握紧拳头紧绷全身肌肉等方法最终完成了某件事情但正因为如此你也失去了正面对待真实感受的机会。

这种感受,体会很深刻,因此,自己不是很想要再去面对,就会警惕自己恐惧的事情的发生。或者直接的拒绝接受事件发生的可能。

直面感受:在一步一步接近挑战目标的同时,慢慢体会并处理自己的恐惧感受。这个过程有时也叫“暴露疗法”,是大多数焦虑症治疗方法的核心。

对于这一点,我还是做得不够好,这种直面的感受,就如一个恐高症者直接面对悬崖一般让人情绪失控,如果没有人的帮助,选择逃避是共性。

文中,作者针对孩子的恐惧和焦虑,提出下面的建议:

为了帮孩子摆脱焦虑,我们需要帮他们在“直面感受”的状态里停留:一会儿。

处在“情绪失控”和“咬紧牙关”两种状态里的孩子需要更多安抚和疏解,而“极力逃避”的孩子则需要我们轻推一把。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是从同事戴维特林布尔那里听来的,而这又是他的牧师父亲告诉他的:“我的工作就是—使痛苦的人得到安慰,使安乐的人感受纷扰”。

这一点也适用在我自己的身上,没有旁人的协助下,自我的调整和协调就变得尤为重要,更多的心理积极暗示和自我疏导。同时也可以求助身边的伙伴,帮忙去化解这些情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个人对未知的事情、未知的东西天生都有恐惧心理。在没有了解之前都会自然而然产生害怕的情绪。在面对大众进行演讲的时候...
    下半辈子_阅读 392评论 0 0
  • 最近的突破点在于面对害怕被指责,老师之前运用的冲击疗法,他认为力度不够,还要找新的点,我不知怎么的脑子发抽了...
    阳光洒洒阅读 369评论 0 0
  • -01- 忍冬记得天刚暗下来那会儿她正拿着酒瓶躺在屋顶上看流星雨,一颗划过,半晌,又一颗。 如此良夜何? 许个愿望...
    小闲云阅读 640评论 6 18
  • 大家好,我是蛋黄妈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说说《千字文》中的”推位让国,有虞陶唐‘的故事。 “有虞”、“陶唐...
    蛋黄麻麻LamarBeane阅读 3,491评论 0 0
  • 马上又是一年,离开家乡已有半年的时间,很久没有看到到那种雪花如鹅毛般大小,从银的发亮的天空落下的场景,很久没有品尝...
    说书客阅读 1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