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是隽永的主题。生命伊始,人们尚未睁开眼睛,却已无师自通般用嗅觉去探索这个世界。可以说,对芳香的狂热,贯彻了整个人类史。于是,宝马香车,红袖添香成为东方文人附庸的风雅,而一瓶订制的香水,更成为西方上流社会的标配。然而,当香水与谋杀这两个完全不相干的字眼结合在一起,带来的,除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诡异,还有那艳极胜血的瑰丽。
在<<香水,一个谋杀者的故事>>中,作者有意引导读者摒弃视觉认知,改用嗅觉去认识寻常巷陌。巴黎,不再是灯红酒绿的代名词,而是成为铁锈味,鱼腥味,脂粉味,烟火味的集合体。主人公巴蒂诺耶的世界,正是由这一条条的芳香线构成。巴蒂诺耶本人,是这个世界的国王,各种气味则是他的臣民。
令人惊奇的是,这位诞生于屠宰场的香水世界的君主,生下来却无任何味道。在间接地把自己的母亲送上断头台后,巴蒂诺耶开始了对气味几乎偏执的收集。从便溺味,石头味,到柠檬味,柑橘味,他无所不纳。为了少女身上的处子香味,他不惜杀害了二十七位无辜的少女。巴蒂诺耶,就如同一只饕餮,贪婪地攫取身边的气味,以它们为食。
但是在笔者看来,巴蒂诺耶同时也是痛苦的。因为穷其一生,他都在为配置具有人的味道的香水,或者说,在为找寻自己的味道,纠结着是为世俗所忽视,还是被众人所推崇。为了融入人的社会,格格不入的他追寻着一切可能的味道,将世俗的肮脏溶解在溶剂中,调配成一瓶瓶香水,洒在身上,按需要增加或减少自己的存在感。为了摆脱自己的杀人嫌疑,他配制出能改变自身气质的香水,让仇视他的人对他顶礼膜拜。然而,他终究死在了自己的香水手上。由于喷洒了太多的“崇拜香水”,人们出于对巴蒂诺耶无比的狂热,围殴他致死,一如当年他出于对处子香味的狂热,狠心杀死了二十七位少女。
但是,透过“天道循环,报应不爽”的假象,巴蒂诺耶其实绝非死于失误。对于一个能完全掌握世间香气,并勒令其为自己服务的人来说,香水宛如掀开头纱的新娘子,少了那份激情与敬畏,而彻彻底底地沦为了自己的工具。香之一道,巴蒂诺耶已经彻彻底底地走到了头,自然觉得了然无趣。对他来说,死在自己的香水下,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死法。金庸笔下的独孤求败若有闻之,想必最能理解这样一个逐道者的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