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未成年人,因叛逆被冠以“坏孩子”的标签,长大不会有出息、辜负父母的期待等负面评价始终伴随着他们,也困扰着他们的父母;有些成年人,因为没有获得健全的人格而出现反社会属性,造成很多令人遗憾的情况,比如犯罪、吸毒等;也有些成年人,因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节奏而脱离人们的视线,只能独自承受人生的压力。
研究显示,人们的一切行为,无论好坏都与童年的生活记忆有关。父母自孩子降生伊始,便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他们竭尽全力地将自认为最美好、最正确的事物与思想赋予孩子,并帮助孩子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旨在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人生蓝图。但美好的愿望不一定就能带来好的结果。
究其原因,是大多数父母无法掌握正确的亲子教育方法,手足无措的他们会深陷与孩子争斗的困境之中,最终两败俱伤。更有甚者,会使孩子与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实际上,无论过往还是今天,每一位父母都在积极寻找着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方法。
那么,“正确的亲子教育方法”真的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正面管教》,将展示这样的方法——一种既能为毫无章法的父母解决亲子教育中的大部分问题,又能为每位孩子带来受益终生的效果——培养孩子拥有自律、责任感、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作者,简·尼尔森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也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正面管教》自1981年第一版出版以来,已经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生的经典之作。该书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销量超过200万册。
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书中的三个重点内容,分别是:
01 / 和善而坚定的理解孩子,是正面管教的核心基石;
02 /怀着尊重的心态,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03 /通过协商,陪伴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
01
和善而坚定的理解孩子,是正面管教的核心基石
现代生活,每个家庭都在经历着父母与孩子的“战争”,父母心中的天使宝宝变得不受控制、叛逆暴躁,孩子心中的温柔父母也变得无法沟通、不可理喻。这种现象,即使在3岁孩子的家庭中也会显现,父母的手足无措会促使他们不惜利用惩罚或娇纵的方法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为了让3岁的乔尼吃早饭,妈妈不仅添加巧克力、蜂蜜等提升口感,而且还特意说明吃热玉米粥的原因,甚至试图向他解释吃饭对于生命的意义……在多种尝试无果的情况下,被激怒的妈妈打了乔尼一巴掌。
既然讲道理、暴怒体罚都无法生效,妈妈决定换个方式——通过满足乔尼对早餐的任意需求来期望乔尼顺利的进食。为此,妈妈竟然同意连续做10个鸡蛋以达到乔尼的要求,甚至对于临时将麦圈更换成面包的想法,也是即刻满足。此时,与其说妈妈与乔尼和谐共生,倒不如说妈妈更像个生活在乔尼支配下的傀儡。
惩罚、娇纵,是乔尼妈妈尝试的方法,但都伴随着负面的影响。惩罚,对于短期管教孩子的是有效的,但长此以往,孩子便会失去自尊、胆小怕事,丧失自我判断的能力;娇纵,也是过渡控制的另一面,相比于惩罚,这种方式更加被动,父母放弃在孩子管教中的身份和责任,任由孩子牵着鼻子做事,看似和谐的气氛实际酝酿着一种不健康的相互依赖。
面对孩子的种种行为,父母是否能够采用一种不惩罚、不娇纵的方法来应对呢?可以!正面管教就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它对孩子和父母都不会造成困扰,双方在相互尊重与合作的基础上,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为基石去理解孩子,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进而陪伴孩子培养出各项人生能力。
当妈妈借助“和善而坚定”的方法去理解乔尼并尊重他的行为时,乔尼有了变化:首先,他会穿好衣服,收拾好房间,再来到厨房;第二点不同是,他会帮助妈妈做些家务,比如摆放碗筷、炒鸡蛋等,你没看错,3岁的孩子可以炒鸡蛋。再到吃饭的环节,乔尼能够与妈妈进行沟通,以确认是吃麦圈还是麦片。整个过程已完全看不到之前惩罚或娇纵所产生的问题。
简·尼尔森认为,“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02
怀着尊重的心态,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什么是不良行为?作者在书中指出: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为失望而产生的行为。
如何理解呢?我们看一个例子:4岁的邦妮为了要玩具,会想尽一切手段来控制父母。当经过玩具店时,她赖在原地嘟着嘴说:“爸爸,我要是今天得不到小兔子娃娃,就不回家!”说完,她便会哭闹着满地打滚,直到爸爸同意。下一次,她则会利用妈妈的同情心,“妈妈,求求你了,请给我买一只小猫咪的玩具吧,我想它很久了”。同时,她会用充满恳求的眼神注视着妈妈,直到自己的要求被满足。其实,身处这些场景时,父母往往会以愤怒收场,因为他们只关心“如何最快速的让孩子停止行动”,根本无暇去理解孩子,更别提尊重孩子的意愿。
父母判断“不良”行为的标准,起初便是错误的,他们认为孩子不听话、故意而为之,并没有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蕴藏的真正目的,有时孩子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有时是为了向父母进行报复以展示自己的权力。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学会以尊重的态度来对待:
首先,正确看待“犯错”。在惯有的思维模式中,我们都会选择做正确的事,发生错误是可耻的。所以,父母很少会意识到“孩子在犯错时,才是他们学习的最佳时机”——告诉孩子为什么会犯错以及避免再错的方法,比教他们改正错误更重要。为了强化其效果,父母要适时表达爱,要让每个小生命清楚:无论我做什么,爸爸妈妈都是爱我的。
其次,孩子需要“归属感”。在作者看来,人生来就期望得到关注,孩子就认为父母应该将自己作为焦点。这样理解的话,我们的烦躁情绪便会少了许多。
最后,退出与孩子的“权力之争”。父母要及时意识到和孩子产生的争斗,通过制情绪尽量避免。因为,“权力之争”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尊重自己,进而增加亲子关系中的新问题。我们要尝试与孩子通过协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给予适机的赞赏以提升行动的正向性。因为,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
03
通过协商,陪伴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
当孩子处于不良行为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及时“暂停”。比如,在家中设置“暂停空间”,提前与孩子明确其意义,甚至可以起名“快乐角”以促进双方的下一步合作。随后,与孩子共同商量一个计划,让他们明白有些事情是可以自己掌控的。这样做符合正面管教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孩子们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订的规则。
玛莎是作者在儿童发展课程班上的一名学生,她曾因儿子行为不当把他送到自己的“暂停空间”,一两分钟后,孩子跑了出来,她立即又把他送回去。当被问到孩子跑出来后是否还有不良行为时,玛法承认没有并开怀地笑起来。转变的关键在于,玛莎孩子共同制定“暂停”规则以取消惩罚,这个行为让孩子明白,与父母是可以协商的。
“暂停”之后,父母仍要通过“启发式提问”来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比如,你当时想做什么?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简·尼尔森特别强调,在提出问题时,父母一定要抱着“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你是来帮助他,而不是要责怪他,切忌使用“为什么”等指责性的词语。通过引导,孩子会逐渐发挥主动性,提出适宜的解决办法,父母作为辅助帮他进行调整和完善。经过友善的沟通,孩子便会逐渐培养自发思考的习惯,甚至能够学会承担责任。
最后,作者严肃、认真提醒每位父母:不要放弃任何一个鼓励孩子的机会,学会尊重、信任孩子。毕竟,人无完人,我们要接受不完美、接受改善、接受孩子们对其人生的不断修订。
基于以上,我们已了解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的三个重点理念:
第一,和善而坚定的理解孩子,是正面管教的核心基石。请从现在开始,尝试理解孩子;
第二,怀着尊重的心态,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对于每次犯错抱有开放的姿态,将其视为孩子学习和变好的最佳契机;
第三,通过协商,陪伴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利用“暂停”和“参与规划”来实现自主模式,父母通过启发和爱的鼓励,成为孩子成长的护行人。
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这一代父母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取诸多关于亲子教育的黄金信息和准则,并从中受益;也感谢处于这个时代的自己,让本就繁忙的我们依然愿意学习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的知识,更让当下的父母能够在孩子很小时便就陪伴他们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蓝图;更要感谢生于这个时代的孩子们,让我们这群初为人父人母的人可以“无证上岗”,有机会成为合格的父母。
请坚持鼓励,它会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