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完《人类简史》,对于作者的这句话印象深刻“历史的铁则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未来的路总是隐藏在迷雾之中,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就好像几十年后的人们研究互联网的历史,会把2011年定义为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元年。但回到2011年的时刻,我只是感受到用手机的时间多了一些,但这种感受也并不是那么明显。我想这可能就是大多数人在历史中的感知,我们经历着历史,但感受了了。细思恐极,人类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度过了7万多年吗?如果人类从来没有办法对未来做出准确预测,那人类社会又是如何演化到今天这样的形态?作者写作的主旨其实就是告诉读者,虽然对未来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但是人类过往的演化历程也展现出一些规律,而作者所阐述的规律有些确实让人震撼。
一、人类社会的基础是想象###
智人之所以从众多的人种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在7万年前智人发生了认知革命。而认知革命的本质是智人发展出了一种能够进行群体想象的思维能力,使得智人不但可以描述事实中存在的事物,还可以描述事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比如鬼怪神灵。这样相比于其他的人种,智人就能突破合作人数(150人)的限制,从而能够在更大的群体范围内进行合作。同时,因为合作的基础是共同的想象,因此只要改变共同想象就可以改变合作的方式,这完全突破了遗传的限制。智人沿着这条想象的道路发展下去,又创造出了阶级,国家,金钱,宗教,文化等一系列更高级,更广阔的共同想象,进而能够达到全球一家的概念。而在现在的社会中,人们每天都活在共同想象中:首先人们能运用钞票购买商品和服务,而商家也愿意接受钞票,就是因为人们都相信钞票背后所代表的国家信誉,也相信其他的人亦是如此,哪怕国家的金库里并没有等量的黄金。另外,我们也认为自由地选择工作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为劳动自由权也是全体人类的共同想象。凡此种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离开了共同想象,人类社会的秩序下一秒就会崩溃,而70亿人的大群体会如何则不敢想象。
二、历史发展的方向并不是提升人类的福祉###
毫无疑问,现在社会的生活水平一定远高于远古时期,但是从人类的幸福感来说,现代人一定比原始人来得幸福吗?其实答案并不好回答。但是原始人不需要加班加点的工作,不需要应对现代社会所带来的种种压力,说不定从心理健康程度上是优于现代人的。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过去的研究普遍认为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福祉,也就是人类总是向好发展。然而作者告诉我们历史女神是盲目的,历史的发展动力并不是提高人类的福祉,因为人类根本无法了解各种决定最后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好的愿望不一定(经常不能)达到好的结果。但作者也提出对于历史大方向的判断,那就是从分到合,从规模小而简单的各种文明逐渐融入较大、较复杂的文明中,也就是说多样性在减少。这种融合是更有利于更大规模的合作的,但对于存在于其中的个体或小团体而言并不意味着是福祉,有时候反而是灾难。
三、科学革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大概200年前开始的科学革命把人类历史的进程彻底提速了。科学革命所带来的影响在于人类把自己带上了一条不断提速的快车道。科学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结合,让人类迅速开启了对未来的想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信贷,这是所有人对于未来会更好的共同想象,所以人类才愿意在现在进行投资以换的未来更大的收益。但是,饼怎么才能无限扩大下去,必须要依靠科学革命所带来的红利,所以泡沫会不会破灭非常依赖于科技带来的新能力。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在到现在的人工智能,遗传工程等都在验证这样的判断。科技对于人类历史演进的推动力量越来越强,但是危险的是,人类目前好像已经被裹挟着往前,太过于依赖科技带来信心,而且耐心越来越少了。结果就是人类不但需要实打实的科技进步,也需要概念。而科技也会对人类共同想象的底层造成巨大的颠覆,比如长生不老,这样一来全人类关于生与死的共同想象就需要被改写了,这将是一次海啸般的震荡。正因为人类历史的基础是共同想象,因此也格外脆弱。
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也对于智人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在智人末日这一章作者写到“创造科学怪人的弗兰肯斯坦博士,现在正坐在吉尔伽美什的肩膀上。阻挡不了吉尔伽美什,我们也就阻止不了弗兰克斯坦博士。”科技的进步似乎不可避免终有一天人类可以通过”智能设计“创造出强化版的智人,但那时候也许强化版的智人已经和智人不再是一个人种。智人是否会因此重蹈覆辙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的覆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