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的那一刻,我真是垮了,整个精神都垮了,天昏地暗的。
为什么我的孩子会是这样的?为什么我花了那么多精力陪他,他偏偏是多动的那一个?为什么,为什么啊?
————
序言:她托一个朋友找到我,要求做一个电话咨询。电话接通后,我们就进入了强大的心电感应磁场。或许是因为,她很真诚,我也真诚,我们通话的一个小时里,全程都是浑身共鸣着的。做完个案后,我俩都浑身舒爽。
(把个案记录下来,本意是想帮助最多的,跟她一样情况的人)
“陈老师,我的儿子今年三年级了,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一直跟我反映说他,坐不住。总是去打扰其他小朋友学习,老爱动。上课不认真。小学以后,我也常常被请到老师那去,被批评教育说,孩子的学习习惯没有养好,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课的时间很短。昨天我也去医院诊断了,发现孩子真的是“注意力缺陷障碍”,说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十分钟。我真是很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哦,我了解了。一般去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了,都会给孩子诊断个病出来的。不用着急啊。孩子还小,注意力缺陷,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些的,正常的。能说说你们家的基本情况吗?”——我很淡定,看多了被诊断吓坏了的父母。先让她冷静下来才是上策。
“哦,我们家基本上都是我在带孩子,我老公都不太管事的。之前家里有婆婆一起住,家里有些不和睦,但是我也都忍了。去年底的时候,我们家又添了个女儿。所以家里现在是两个孩子。我呢,暂时在休养期。之前都是上班的,最近才开始不工作。”
“也就是说,你之前又上班,又带孩子,还照顾老人?你老公基本上是甩手掌柜?你和你老公平时关系好吗?”
“关系不怎么好。他忙他的,我做我的。有时候我在想,与其去招呼他做事,他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看着我累。不如我直接一手抓,把事情做完拉倒。”
(我的眼前开始浮现一个人的形象,她家的孩子也是多动症。于是我开始直接求证)
“我问一下,你是不是一个爱讲理的妈妈,平常孩子犯错了,你就比较喜欢跟孩子讲理?要么不太说话,要么话很多。总是对孩子有很多的担心?”
“是啊,我就是这样的,一般我都是跟孩子讲理,说了一遍又一遍。孩子有时候蛮烦我的。但是我不说不行啊,我们家孩子总是不小心惹到其他家孩子了。我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好多次了。”
“可是你知道吗?孩子在外面闯祸了的时候,他的内心最是挫败不堪了。你忙着讲理,可能他反而更加挫败了。越来越不知所措了。孩子小时候,还不如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帮助他抚平他内在的受伤情绪,再来说一句道理,就够了。7分情,3分理。”
“是哦,我平常最不擅长跟孩子拥抱,表达感情了。”——电话那头,她很感慨。
“你是不是情绪也比较容易走极端。对孩子好的时候呢,特别好,特别有耐心,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玩;对孩子不好的时候呢,脾气也很大,很任性,粗暴地很,会把孩子吓到?”
“是啊,我大部分时候,都是逼着我自己,对孩子温柔一点,再温柔一点。我其实花了很多时间,在大儿子身上的,我经常陪他玩的,给他买好吃的好玩的,我很舍得在孩子身上花时间的。但是我凶起来也是很凶的,有时候我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火,我知道是不对的,但是我就是憋不住自己。”
“嗯,那是因为你累了。你知道吗?你特别擅长剥削自己,要求自己。你自我要求一定很高吧?而当自己对自己的剥削去到极致的时候,你的身体就很累了,那个时候,你就会失控的。”
“是啊,老师,你咋知道的。我其实是蛮焦虑的一个人。我对我自己的要求特别高。我总是希望我自己做得再好一点,再好一点。其实我也想过,我孩子的多动症,是不是因为我导致的,我蛮自责的。”
“嗯,这样的反省蛮好的。看你悟性蛮高的。我来跟你讲讲多动的原理。孩子多动呢,是因为他内在处于一种不安全的状态,就像一只动物它需要让自己保持在动的状态,随时对外界戒备,随时准备采取下一步。孩子小时候,无非就是一只小动物。他通过”动“来缓解自己内在的焦虑。我想,很有可能是你在他小时候,常常透支自己,让自己的情绪呢,有些反复无常。所以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时,他的家庭环境看起来是超级不稳定的,他建构不了一个安定的心理环境。所以孩子很难保持持续的专注力,总是在观察外境,总是会不自觉地让自己动起来。其实我们有一些大人也有”多动“的症状。譬如有些人总是忙忙忙,闲不下来。”
“是啊,其实我也觉得,其实是我自己有多动,然后传染给了孩子。你知道吗?我总是内在很焦虑很焦虑,心里总是蠢蠢欲动的状态。我妈以前也是我这样的,她在我小的时候,也是超级能干的,什么都是一把抓了。我发现我自己活得跟我妈简直一个样子了。现在我生女儿了,我真怕我女儿也成了我这样,闲不下来的人。”
“是啊,这就是为什么说,一个女人定三代啊。其实,一个家庭的能量场,主要是靠女人来奠定的。女人是情感做的嘛!女人的情感是焦虑的,全家就会跟着焦虑。孩子小时候,他的逻辑思维方式还没有建构好。他主要就是靠敏锐的感觉来学习的。所以你儿子会习得你体内所有的焦虑感,然后,他只是用他的行动来展现出来了。与其说是他多动,不如说是,他在释放他从外界环境收来的焦虑感觉。”
“那我该怎么办呢?陈老师!”她开始求助。
“我给你出一个家庭方案吧。
从今天开始,每天你自己至少要花1个小时,用于修身养性。要让自己安静下来,练书法,或者瑜伽,或者打坐……总之要练出自己的静气来。
让你老公多陪陪孩子去打球,运动。强壮自己的身体。把自己体内的焦虑感用合适的运动释放出来。人体是这样的,随着自己的体格更强壮了,魄力提升了。自然心神也会跟着更加稳定下来。
跟学校班主任老师去长谈一下,定个对孩子教育的一年规划下来。总之不要急。为什么是一年呢?因为,孩子整个心性的重新培养,至少需要一年。所以,在过程中,不要太盯着孩子的成绩看。相反,可以跟老师达成一致,降低对孩子的学业要求,以心性的养成为主体,至少2018年要这样做。
这样,整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都做一个良性的调整。慢慢地,他的症状就会慢慢消掉的。”
“嗯,谢谢陈老师,我都记下来了。现在想来,我家里面,我老公最淡定了。他常常一副超然洒脱很淡定的感觉。之前我还气不打一处来,觉得他对家庭事务不上心。现在想来,其实是我过于焦虑了。”——她又多了一层领悟。
“是啊,夫妻正常来说,利益一体的,本就自然会达成一致的。但是如果其中一方过于焦虑了,另一方不是不配合,事实上,他是没办法配合。因为他觉得你所焦虑的,都不是事实啊。所以,你老公会选择远离你的莫名焦虑,他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选择不跟你来同频,把自己隔离到自己的世界里。”
“是啊,这么说来,是我多了很多不该有的东西。”
“也不是你多了。你也是你的家族的一份子,你自然会受到很多你的家族传承下来的习性影响。我希望,在你这一代,可以中止那样的家庭传承,趋于平衡。”
“是啊,我也觉得,我应该可以在我这一代,切断这种莫名的焦虑感,让我的儿子女儿活得内心安定一些。”
“多好啊。所以说,孩子的问题,都是我们成长的契机。如果没有那个所谓的诊断,你就不会有”阳极阴生“的那一刻了。你还是习惯于“做做做做”,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呢!”
“是啊,是啊,这么说来,还真的是的。昨天我接到诊断,崩溃的那一刻,我真的是发现我终于开始崩塌了。崩塌了,也就重生了。”
对,就是这样的。“阳极阴生”后,接下来才有可能真正去到”阴阳平衡“。
嗯,我懂了。
最后,我们在一阵非常欢快地笑声中,结束了我们的对话。我很高兴,她朝着真正上道的方向走去了。
愿天下所有父母都能做孩子稳稳的靠山,精神的靠山。愿天下所有父母都能品尝到轻松育儿自在育儿的滋味,享受到真正的“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