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一个全方位高速发展的时代,从环境建设、公路建设及隧道建设。常驾车往返于四川和新疆两地,一路上通过的隧道可以说是数不胜数。隧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美。
在崇山峻岭中,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修建一条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隧道,有可能耗时10年的时间,该是一群有多么伟大的奉献精神的人们在默默地付出?
看了由朱一龙、黄志忠、陈数等人主演的《烽爆》这部影片,笔者才了解到,回回穿梭隧道的平均每一公里,都会牺牲一位铁路建设者,他们的尸骨都埋在这些崇山峻岭之中,即使失去生命,他们的亡灵仍旧守护着自己建成的隧道。
该片讲述了受全球地质变动影响,一场史无前例的地质灾害在云江县城突发,居住其中的16万人即将被吞没,危急时刻,以小洪和老洪父子为代表的基建人挺身而出展开生死救援的故事。
喜欢惊险刺激场面的友友,可以找出这部影片来看看。由朱一龙和黄志忠饰演的父子俩,其精湛的演技绝不亚于成龙拍的警匪片。
该片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充满正能量的剧情让观众看到了希望,在点滴间体会到人间最真挚的感情,在感动中思想得到升华,在沉淀中引发深思!
影片中提到的中国铁建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现跻身于世界500强,并成功上市,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具有实力、最具有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它的成就令世人瞩目,拥有令同行业刮目相看的竞争能力,正以矫健的步伐昂首阔步走向世界,它的成长历程极为艰辛且漫长的,是一代又一代官兵或者干部职工用血肉之躯和血心与汗水铸造成的。
铁道兵是从战火中诞生、修路中成长起来的铁道工程技术部队。曾经历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和自卫反击战等血与火的洗礼,足迹遍及海外、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曾经参加了国内国外多条大型铁路的施工,几乎国内铁路建设、抢修和它有关。正因为这段不朽的成长经历和特殊的历程,才使铁道兵功勋卓著扬名中外,成为铁建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从1948年组建铁道纵队到1983年年底并入铁道部的35年间,铁道兵官兵前赴后继,秉承"铁道兵前无险阻、铁道兵前无困难"的独特气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沭雨栉风,用他们灵巧的双手架起了一一条钢铁大道,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都留下一个个带血迹的脚印,正因为施工难度大、环境条件差、设施简陋、劳动强度高和战争等特殊原因,据统计先后有几千名官兵为此献出了年轻宝贵生命,长眠在他们身前干活的铁路旁。
以上加粗字体来自百度,如有侵权,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