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这段时期正是中国近代史中最为混乱的半个世纪,在这个动乱的社会背景下,这片渭河平原上的人们各自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上演一出悲欢离合的人生大戏。《白鹿原》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玄学的神秘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之类。同时它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白鹿原》题记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不少评论家赞誉《白鹿原》是史诗或有史诗风格或价值,从题记看来,陈老先生的确是有意写一部史诗性的作品。《白鹿原》的开首——“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娶过七房女人。”这独特的开篇与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最经典的开头“多年以后”相仿,经典、但从“豪壮”一词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新意。
《白鹿原》有两点令我印象深刻:其一,书中关于性文化的丰富表述是有机的,细于毫丝、精于微末,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起了小说的行进;其二:小说中对人物的“死”的结局的处理写的极具震憾力量。
关于性文化的表述陈老先生的语言风格极具特点——颇具乡村味,地域味,直白化。同时陈老先生在农村生活工作近二十年,深谙农村的诸多民俗风情,乡土方言,民间俚语,神仙鬼怪的传说,因此在作品里就运用自如,顺手拈来。例如白赵氏教训孙媳妇时的一番话、田小娥鬼附身鹿三时的一番场景……
具有反叛性格的黑娃可以说是在该死的时候不死,在不该死的时候却死了,闹过革命,革命失败,就去当了土匪,后来又被保安团招安了,但在这些混乱的日子里做了该死的事的黑娃都没死。后来拜了朱先生为师,脱胎换骨、洗心革面了,本来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这时候却死了,死的原因却是在临解放的时候发动了反革命的起义,被枪毙了。
田小娥原本想守着黑娃过安生日子,谁知黑娃革命一去再不能回。鹿子霖、白孝文、田小娥三人的纠缠与白家的家庭风波被公公鹿三看在眼里,竟成了田小娥的催命符——鹿三摸黑进了田小娥住的窑洞,用磨得飞快的梭枪头,一枪扎在了田小娥的后背心上。田小娥临死前一回头和一声惊叫:“大呀!”其生命也由此定格。田小娥死后因为白鹿原发生的瘟疫和鹿三杀了她而精神恍惚两事,还要被白鹿原的人们修塔镇压阴魂。
《白鹿原》是小说,是构建在真实历史背景下的小说。我们不能把它当做历史来读,但同时我们又不能不把它当做历史来读,因为它的故事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甚至超越了时代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