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战告捷的冠军侯霍去病成为汉武帝突击河西走廊的首选,与其说选择喜欢冒险的霍去病,倒不如说,汉武帝本人更喜欢冒险。公元前121年早春时节,壮志凌云的霍去病站在大雪纷飞的乌鞘岭上,手中握着张骞提供的河西走廊地图,在他的身后一万名精锐骑兵正在翻越天寒路险的隘口。就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从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的霍去病,率部急速转战6天,连续扫荡了匈奴五个部落,抗拒者以武力征服,降服者则予以安抚,随即,霍去病越过匈奴人放牧的天然草场焉支山连续疾进500公里,斩杀了匈奴折兰王、卢胡王,歼灭匈奴军近万,惊慌失措的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率残部逃走,霍去病追击到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才收兵回撤,这是霍去病骑兵闪击战术的首次正规试验,结果大获全胜,年轻的霍将军完全按自己的战术思想单独指挥一支劲旅,打了一场漂亮的运动战。
霍去病凯旋归来,但汉武帝仍然心有遗憾,他把霍去病召进宫中彻夜长谈,这次河西作战,虽然深入匈奴境内近1000公里,大军贯穿整个河西走廊,但由于只有平推,没有聚歼,使休屠王和浑邪王逃之夭夭,没能达成围歼匈奴主力的既定目标,就在这次讨论中,一个新的作战计划逐渐成形。为了迷惑敌人,由老将公孙敖率军从东面进攻,吸引匈奴的注意力,霍去病趁机绕道闪击匈奴后方,同时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各带一路人马,分两路纵队切断匈奴援军的路线,如果计划顺利实施,那么霍去病和公孙敖将在河西走廊会师,形成东西夹击,彻底聚歼休屠王和浑邪王部落,他们为这个充满想象力的作战计划激动不已。
三个月后,公元前121年夏天,汉武帝下达了出击的命令,汉帝国的军队按预定作战行动从3个方向出发,匈奴单于也派出数万骑兵南下,快速进击代郡、雁门,分散汉军兵力,以期达到汉军不敢放手全力攻击河西走廊右贤王部队的作战目的,汉匈之战在数千里的广阔地带展开并迅速推向高潮。霍去病率领经过严格挑选的精锐骑兵向西北挺进,渡过黄河,跨越贺兰山,横穿大漠,至居延泽,再由西北转向西南,长驱深入达1000公里,按照计划绕到匈奴军队的后方。但此时霍去病发现,如此精心策划的第二次河西之战出现了意外,公孙敖部由于在行军中迷失了方向,未能按预定的计划和霍去病会师,这令霍去病的奇袭之师突然陷入困境,此时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罢兵而归,要么全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河西歼敌的重任。
旷野之上,帝国的骑兵和马队整装待发,霍去病决定铤而走险,向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的部队侧背发动攻击,寂寞荒凉的戈壁滩上骤然战马嘶鸣,杀声震天。匈奴人做梦也没想到,他们防线的背后会突然遭到袭击,措手不及的匈奴主力部队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遭到毁灭性打击。
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山丹县,早在两千年前,匈奴人就在焉支山下这片天然的草场上饲养良种战马,今天,这里仍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马场,这里的人骄傲地告诉我们:“我们的第一任场长就是霍去病”。河西之战后,霍去病的大军接收了这片匈奴人饲养战马的梦幻之地山丹,从此汉帝国有了理想的军马养殖基地,高原环境培养出的马匹质量远远超过中原马,被霍去病击溃的匈奴唱着悲凉的歌退出祁连山牧场,“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兴奋的汉武帝刘彻下诏表彰霍去病的战功,并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府第,听说此事的霍去病向汉武帝上奏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史官司马迁记录了霍去病这句话并成为了流传千古的铿锵名言。